【編者按:適逢世界讀書日,正在讀書過程中的自己從陳嘉映先生《何為良好生活》一書中頗有些體會,又逢剛剛結束的一個諮詢帶給自己諸多感慨和思考,這些感受交織在一起合力成一股衝動,讓我在接納他們的提醒和建議之後,把其中的一點感悟記錄在這裡,用以提醒自己的同時與大家分享。】
讀陳嘉映先生《何為良好生活》帶給自己很多的思考,書中引述了海德格爾的觀點“我們時代的基本調性是verhaltenheit,謙抑。我們的確需要更謙抑的態度來看待說理......”促使思想就在這裡駐足,對之前的生活和諮詢工作進行了反思和回顧。
“謙抑”兩個字的使用,引發了自己對日常生活態度的聯想,也有很多畫面的出現,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是不夠謙抑的。“謙”讓自己回顧和思考平時在對家人和諮詢時的理性程度,把握自己說話時是否兼顧了他人的感受,在生活當中是否修煉諮詢技術--做到了理性的“雙重傾聽”哪?體驗日常生活中隨時謙抑,帶著這樣一種精神機制生活。
良好生活的體驗是支撐諮詢工作態度和方法的力量與源泉,把這個“謙”當成一種有態度的、有意識地修行自己,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是更應該在這方面注重的。說到“抑”字讓思想更明確地知道有了“謙”的態度,就能夠更好地抑制很多衝動的時刻,在生活中訓練自己不被自己衝動的情緒帶動;諮詢工作中就能夠做到適度地說話。好精闢的兩個字,好有意境,提示自己更加注重在今後生活中對“謙抑”的功能加強訓練。
諮詢師的職業生涯是致力於幫助人們活的更有智慧。正像海德格爾斷定現代人飽受一些新的心靈疾病的折磨,希望我們更勇敢地接受一些事實,過深思熟慮,更充實、更快樂的生活。他把哲學不僅當成學術上的活動,而是一種精神使命和心理治療的方式。因此,作為心理工作者在心理工作的同時更應該進行哲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