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水晶的文化內涵,那它就是件工藝品,真正能起到鎮邪避亂作用的是它背後的精神。

水晶因其晶瑩剔透、溫潤素淨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的文化史上它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一個聯合考古團隊在西班牙的蒙特利裡奧·托洛斯巨石墓中發現了一把大約5000年前的水晶匕首,其製作的精緻程度遠超想像。匕首上飾有花紋,顯然它的作用不是作為武器或工具,而是象徵某種意義。水晶在西方歷史上幾乎就是神秘力量的代表,即使在現在的西方的流行文化中,水晶仍被認為是“清潔心靈的器具、宇宙能量的接收塔,通過它便能讓身體獲得宇宙能量,治癒或是增強自己的肉體。”或者可以“喚醒意識,打開心智之門。”

圖片來源:北京德天藝苑珠寶行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稱水晶是水精、水玉、水碧、玉瑛、千年冰等。《廣雅》中稱水精是“水之精靈也”,李時珍則稱其“瑩潔晶光,如水之精英。”由此可見,古人認為水晶不僅是水化成的,而且是水之精魂。無獨有偶,古希臘人也堅信水晶是水凝結而成的,水晶的希臘文本義是“潔白的冰”。總之,水晶在人們心目中是冰清玉潔的品質。

 圖片來源:北京德天藝苑珠寶行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使用水晶了,並且留有不少水晶製成的刀、劍、斧、鑿等文物。在距今2.8萬年的山西峙峪遺址中就有水晶的小刀,河南新鄭出土了距今6000前水晶刮削器,距今5500年的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水晶鑿、斧等。水晶的摩氏硬度為7,較堅硬,但易碎,加工較難,作為武器和工具不太合適。所以水晶的刀、劍、斧、鑿多作為辟邪物使用,從出土文物中可見其歷史悠久。

我有一對伴隨我多年的白水晶刀和劍,我常常把玩,愛不釋手。有一首唐朝著名詩人韋應物寫的《詠水精》最能說明水晶的寓意:“映物隨顏色,含空無表裡。持來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圖片來源:sina.com

這首詩說水晶象鏡子一樣映照外部紛繁的事物,但它自身卻是空的,並不受外物的影響;因為它清澈透明,讓人分不清內外,沒有邊界感,因此可以包容一切。拿它照向明月,光彩明豔,生怕它化成水遁去了。

古人在使用水晶作為辟邪神物時,提醒自己保持思想的清淨,將大腦中反映的一切當成外物,“含空無表裡”,自然可以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邪不可干啦。我想之所以做成刀、劍、斧、鑿的樣子是提醒自己要用慧劍斬斷生活中讓你不能清淨的煩惱。古人把水晶看成是“千年積雪萬年冰”,“北方寒氣此中凝”,稱其為千年冰。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既是千年之冰,就是說修煉心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恆。

圖片來源:北京德天藝苑珠寶行

如果不知水晶的文化內涵,那它就是件工藝品,真正能起到鎮邪避亂作用的是它背後的精神。每當我把玩水晶時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浩浩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