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今有喂鳥施食,開啟我們為善修善的慧根。

社區裡的梧桐樹非常多,尤其是夏天的時候,一排排的綠樹成蔭,闊葉交錯,這在北京地區比較少見。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這裡成了好多鳥類的家園,經常能看見大量的喜鵲、麻雀、啄木鳥在樹上飛來飛去,還有鄰居家養的鴿子等。我住的這棟樓靠近社區中間的大道,窗外就是一棵特別高大的梧桐樹。樹上的喜鵲鳥經常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有的還搭了窩,好不愜意。

人們常說,“早起的鳥兒有食吃”,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有一天早上,天剛剛亮,窗外的鳥兒叫個不停,我也沒了困意就起來坐在窗臺前,觀察窗外的這些鳥兒,發現有很多的喜鵲,不停的飛上飛下,我也很好奇它們在做什麼,於是拿起望遠鏡遠遠的看見它們在草地上撿到草木的種子或者蟲子,叼起來飛到樹枝上的窩裡,那裡還有它們的同伴和小喜鵲。有的兩三隻一起,有的四五隻一起,看起來忙的不亦樂乎。 

這時候,我想起了去年一起住的朋友,有一次透過廚房的窗戶看到她撒一些小米在露臺的石板上,當時還沒有太明白她這樣做的意思,等一會看到有好多喜鵲鳥飛過來,這時就明白了是給鳥兒們食物吃。她的這一舉動,也影響了我。鳥兒們覓食辛苦,尤其是冬天雨雪天氣的時候,不容易找到食物,從那時候起,我也經常給鳥兒們投餵食物,有時候放些小米,有時候弄點麵包糠,有時候把幹的饅頭搗碎了,偶爾還有剩下的米粥也都會均勻的倒在石臺上......慢慢的,我家的露臺和旁邊的這棵大梧桐樹聚集了更多的喜鵲鳥和麻雀,一時間成了鳥的天堂。 

曾幾何時,老師給我們講過,“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住在樓房裡,很難見到老鼠,更很少見到飛蛾。但是靜下心來想想,古人留下的這一行為所彰顯的慈悲憐惜之心也給了我們修善的參照。何止是老鼠與飛蛾啊,就像我家窗外的這些喜鵲鳥兒們,還有平時我們很少關注到的螞蟻們,其實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都值得我們去愛護和珍惜。因為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才有生機和活力,有了它們才能升起我們的憐憫和慈愛之心,這樣我們的生存環境才能和諧共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