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又名“長壽菜”、“五行菜”,它既是餐桌上的家常食材,又是一味良藥。它的根、莖、葉、花、籽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除濕通淋、明目清肝等功效,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一大自然的饋贈!

早上跟媽媽去公園散步,看到草地上長了好多馬齒莧,媽媽說,“立秋了,我們采點馬齒莧中午拌著吃吧。”我說“好呀。”於是,我們蹲下來一邊采些肥嫩的馬齒莧枝葉,一邊回憶起有關馬齒莧的往事。

小時候,每到立秋,媽媽都帶我去采馬齒莧。她常說,“立秋吃三草,不往醫院跑。”這裡的三草(馬齒莧、忘憂草、絲瓜尖。)中第一個就是馬齒莧。立秋以後,馬齒莧正值肥美,採摘食用可以預防秋燥。我家經常用馬齒莧涼拌、燒湯,或做成馬齒莧餃子。每年媽媽都把剩餘的馬齒莧晾乾後存放起來留到冬天吃。記得我還問過媽媽為什麼這種菜叫馬齒莧,媽媽告訴我,“因為馬齒莧的葉子像馬的牙齒,氣味像莧菜,所以人們就將它命名為馬齒莧。”

長大後,我瞭解到,小小的馬齒莧,雖然隨手就可以采到,也很廉價,但卻是藥食兩用的寶物。其莖葉不僅可以食用,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體外腫痛,體內痃癖,又能解毒通淋。它的根可以消炎止痢,種子可以明目清肝。新鮮的馬齒莧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洗淨搗爛外敷或煎洗,對由濕熱引發的皮膚疾病有神奇療效。在馬齒莧肥厚的葉子中,還有大量的維生素B族,即使是在蔬菜中很難見到的維生素E也能在其中找到,並且含量達0.2%,是菠菜的6倍。馬齒莧所含的奧谷蛋白、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等元素不僅能夠消除色斑、潤膚養顏、還能抗氧化,延緩衰老。所以又被稱為“長壽菜”。

此外,馬莧菜中高濃度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人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從而起到調節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穩定的作用。馬齒莧還富含鉀,可有效降低血壓。其自身的苦味又可以排毒殺蟲。

馬齒莧葉子是綠色的,梗是紅色的,花是黃色的,根是白色的,籽是黑色的,一顆小小的植物竟有五種顏色,難怪它被古人視為五行的象徵,稱為五行草。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食用多色的食物要比吃單一色的食物營養價值豐富很多。

馬齒莧生命力頑強,耐熱、耐旱、耐澇,在任何土壤中都能生長。而且是連片生長。它甘願低調平凡,總是與小草結伴而生,宋朝詩人陸游曾在《七絕·詠馬齒莧》中讚美道:

莖紅葉翠鋪蹊旁,

花若繁星點點光。

不與群芳爭豔麗,

甘同百草共炎涼。

全身都是寶的馬齒莧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要好好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