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許多孩子沉迷手機遊戲,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如何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些問題都值得當今的家長深入的思考。

國慶日家庭聚會,大人們熱熱鬧鬧的邊包餃子邊聊天,可是孩子們卻不似往年那樣在一起打打鬧鬧 ,爭搶桌子上五顏六色的零食了,而是安安靜靜的坐在一起各自玩著手機。

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了,大人們叫了半天,孩子們就像沒聽見一樣,仍然在那裡興致勃勃的玩著手機。

最先發火的是我外甥女,她朝兒子嚷道:“你都上初一了,怎麼越來越不聽話啊,也不給弟弟妹妹們帶個好頭,叫你們多少遍了?沒聽到嗎?”

緊跟著是我侄子,他朝孩子們吼道:“都別玩了,趕緊吃飯,再不吃就沒收手機,誰也別想玩了。”

只見幾個孩子嘟著嘴,老老實實的魚貫而出,默默的上了飯桌,但動作卻驚人的相似,那吃餃子的速度都比之前快了許多。吃完後又爭分奪秒的回到先前的坐位上繼續玩手機。

此時大人們聊天的內容自然轉向了孩子們愛玩手機的事情上,特別是外甥女對此很焦慮,她說平時一般是強制孩子,嚴格規定玩手機的時間,只是節假日會放鬆一些。她說兒子今年上初一了,之前已經發現孩子晚上偷偷在自己的房間裡玩手機,為此很擔心孩子沒有自控力,影響學習。

侄子也說,雖然他大女兒剛上小學三年級,但是對遊戲也很上癮,平時總吵吵著說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時間太短,還沒怎麼玩就到時間了。女兒愛玩,帶動著弟弟也跟著玩。

聽了外甥女和侄子的講述後我先生說道:“孩子愛玩手機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作為家長瞭解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才是主要的。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喜歡玩手機?是什麼東西那麼吸引他們?除了玩手機他們還喜歡玩別的什麼?這些你們都知道嗎?我覺得不管怎麼樣,首先你們兩個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說其他的。”

“就是,就是,大過節的,孩子們玩就玩吧,沒必要吼他們。說句實在話,要是當年有手機、有遊戲,你們弄不好也不跳皮筋,不玩彈球了。你們兩個現在不也是經常在手機上玩遊戲嘛。”我大姑姐接話道。

“老媽,我可是做完所有家務活之後才偶爾玩一玩的,可沒有您形容的‘經常’玩呀”外甥女委屈的說。

“大姑,我也是用手機遊戲放鬆心情,解壓用的,可沒成癮哈”侄子也連忙解釋。

看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我也忍不住說道:“我也覺得作為家長看到孩子玩手機遊戲,不要過於緊張焦慮,一上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阻止或者訓斥孩子,好像孩子幹了一件多麼不好的事情一樣。關鍵是要瞭解孩子們為什麼那麼愛玩手機遊戲,如何讓孩子認識到玩手機的好處以及不利的地方,從而培養他們能夠自覺、自願的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舅媽說的有道理,您接著說”外甥女插話道。

“我覺得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大腦,培養注意力、專注力,鍛煉孩子的感知力以及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緩解孩子們的學習壓力,放鬆一下心情,一款好的遊戲還能夠增強孩子們團隊合作精神,培養集體責任感。當然,如果不對孩子玩遊戲加以適當的控制,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習,頸椎和眼睛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影響健康。”

“嬸娘說的是,我之所以管我閨女就是怕我閨女頸椎和視力出問題,和顏悅色的跟她講,她不聽,情緒一上來就跟她來硬的了。”侄子插話道。

“所以咱們做家長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發脾氣既影響了與孩子的關係,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其次就是教育方法、技巧的問題,要針對孩子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啟發引導孩子,在過程中慢慢培養他們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另外,平時工作再忙再累咱們也不能放鬆學習,抽空看看教育學、心理學的一些書籍,聽一些課程或者講座,多與孩子老師以及其他家長溝通探討,這些都會有很大説明的。”

“舅媽,我這段時間一直在讀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書籍,確實有啟發。您還別說,那次我兒子晚上偷偷在他房間裡玩手機遊戲被我看到了,我還真沒發火,而是問他長大了還想不想當飛行員了,兒子說想當,我就說要想當飛行員除了學習要好,視力也要好,手機藍光會對視力有影響,你如果視力不行,那就當不成飛行員了。結果兒子晚上偷偷玩手機的次數明顯減少了……。”外甥女興奮的說著。

“喲,姐你行啊!看來我也得抽空學學教育學和心理學了,提升一下自己的段位,要不然鎮不住閨女啦。”侄子笑著說。

此時,半天沒吭聲的先生的大哥終於說話了:“好,好,好,太好了!你們都好好學學,提升提升自己的道行,省得簡單粗暴的對待我孫子、孫女,搞得我這個當爺爺的既心疼,又不敢吱聲,真是憋壞我了。”

哈哈哈,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