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地方,有家生命才有寄託,生活才能 熠熠生輝。
家,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安心的所在。夫妻感情的融洽是維持家庭的關鍵。如果不注意就會影響家庭的和睦。
我和老伴生活了50多年爭吵了50多年,都認為自己有理而互不相讓,時間長了搞得自己吃不香睡不踏實,心灰意冷。從此對他生出種種偏見,這個家充滿了火藥味。
近幾年由於老伴身體不好住了三次院。第一次是房顫心衰,醫院對這種病還沒有徹底解決的辦法,所以住了幾天院就回家休養了,醫生告訴他別生氣別累著。第二次是腦出血,生活不能自理,又住了幾天院。第三次相隔不到一年,得了新冠,做CT一看是白肺,醫生告訴趕快住院否則就沒命了。那時正是住院高峰期,住院部沒有空的地,打針得從人縫中擠個地方。住院部沒床位,只好住旅店,六天后出院。
他的三次住院真正觸動了我,幾十年爭鬥的結果是理沒爭來,老伴招來一身病,我也是筋疲力盡。老伴的病危刺痛我的心,悔不該和他爭吵,如果他真的有一天永遠離開了我,剩下我一人,這種孤獨…… 此時我才認識到:家,當你將要失去時才懂得珍惜。
我反思自己,這些年來對他不停的抱怨,看他不順眼,對他的一種冷漠和討厭,沒有溫暖,沒有歡樂,這個家實際上名存實亡。
反思中我想起一句話:一念是佛,一念是魔。看別人不順眼,受傷的是自己。心中的怨恨,就是不斷地給自身灌毒。確實是這樣,幾十年來我的身體一年比一年差。現在我明白了,你心裡想什麼,你的世界裡就有什麼,外在的世界是內心的投影,身體是心靈的反應器。
古人雲:“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個家庭就會和諧溫馨。我通過自省看清了自己的問題,就是老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所以我停止抱怨,放下過往陳舊的觀念,打破固有的認識,凡事從自身找原因,我把外求的思維方式轉變成向自心去找的思維方式。
所以在他生病這幾年裡我對他細心照顧,到處求醫問藥。他得新冠後晝夜咳嗽,口吐白痰、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坐在床上張著嘴喘。醫生說這是新冠後遺症,也很危險。於是我就上網查了各種偏方,都給他用,因不對症均不見效。後來偶得一方,用小桔子煮水喝,見效特快,喝幾次徹底好了。
看到他身體逐漸好轉,我很欣慰,不覺苦累,沒有怨言,對他的性格脾氣我都能包容理解,放大他的優點,肯定他對家的付出。我的轉變,他也在潛移默化中變。從他的精神狀態、身體的健康都有很大的變化。現在他不但能自理了而且還能主動幫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平時我們在一起聊天,出現什麼問題我首先擔責任找自己。他也特別高興,總說:“我對不起你,謝謝你,沒有你我早就死了”。由於我們內心發生了變化,懂得感恩,使這個破碎的家庭和合為一體了,因此也有了幸福感。但有時也還會有矛盾,一天一位朋友到我家聊天,這時老伴走過來要工資卡,想到銀行取錢買藥,當時單位的錢沒打過來,我告訴了他,他不信罵罵嘰嘰走了,過一會他又來了要卡取錢我沒給他,他又罵著走了,當時我沒吱聲。我這位朋友笑著說你真行!他罵的當時我心裡也有想法:“你怎麼不怕丟人,家裡有客人,為什麼不能控制自己呢?”但轉念一想這不就是見證我的忍耐力嗎?看我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能不能修心安人嗎?所以我心很坦然,沒有怨、沒有責備。之後老伴自己也覺察到了,他說:“我太著急了,掉鏈子了,對不起”。
通過我親身經歷,認識到這個家需要夫妻共同經營,相互理解包容。因為有家,生命才有一種精神寄託,生命才能熠熠生輝。
只有家和,才能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