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當夫妻一方做出令對方“不滿意”的事情時,我們該如何面對和處理呢?
今天周日,先生一早起來洗漱完畢準備出門鍛煉身體。
此時我對先生說:“今天我就不下樓買菜了,你鍛煉回來順便去社區超市買點中午吃的菜吧”。
“都買點什麼菜呀?我也不知道中午咱們吃啥,要不然你寫個紙條給我,我照著紙條買吧,也省得記不住。”
看著先生那囧窘的樣子,我心想:這傢伙很少去超市買菜,之前就發生過叮囑讓買的菜忘記買了,家裡還有的菜卻又買回來一大堆的情況,於是我笑著給他寫了一張紙條。
一個多小時後先生回來了,他一邊把菜放到廚房裏,一邊得意的跟我說:“幸虧讓你寫了一個紙條,要不然我還真記不住。你看除了紙條裏面有的,我還買了幾種紙條上沒寫的菜呢。”
“挺好,挺好,不錯,不錯”我一邊誇獎著先生,一邊去廚房準備擇菜。
當我把手伸進塑膠袋裏準備將一個小冬瓜拿出來時,突然感覺有點不對勁,因為冬瓜皮軟塌塌的,手一按,皮就凹陷下去了。此時我心裏一驚,莫非這個冬瓜是壞的?
果不其然,當我把冬瓜切開後發現,冬瓜已經爛了差不多一半啦。當我看到爛冬瓜的一瞬間,一個念頭同時也跟著冒了出來“這傢伙可真夠笨的,那爛冬瓜和好的冬瓜拿到手裏明顯一個輕一個沉,按一下皮,一個軟一個硬,多容易區分呀,居然分辨不出來。”“哎,都怪我之前讓他買菜的次數太少,缺乏經驗,回頭讓他多買幾次就好了。”
於是我又伸手繼續去拿塑膠袋裡的其他菜,當我將袋子裡的青椒拿出來時,我終於忍不住了,跟站在旁邊幫忙的閨女抱怨道:“你看看你爸,一共就買了兩個青椒,一個前頭磕了,一個屁股後面壞了,我可真是服了他啦,爛冬瓜、壞青椒居然都被他挑選回來了,換做是我,恐怕特意去買壞的,也未必那麼容易挑出來。”
“老媽您忘了之前您常跟我說的話啦?‘即使你認為再不好的事情背後都有它的積極意義’。以前我考試沒考好,您說這是給我一個查漏補缺的好機會,那我爸這件事背後的積極意義又是什麼呢?”
閨女的一席話提醒了我,是啊,這件事情發生的積極意義在哪裡呢?是不是提醒我之前老認為先生缺少生活常識,不擅長做家務,對挑選蔬菜水果更是缺乏經驗,而這些固有的觀念和評判讓我每當先生做家務時都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他,常常是抱怨、批評甚至指責,卻沒有自我覺察和反思如何用更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去面對和處理?
這時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發生的真正意義是要讓我看到之前對先生的那些固有的消極認識和評價,同時也讓我體會到事情出來後不要抱怨,而是要想辦法積極面對,因為一味的抱怨和指責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還會傷害與家人之間的感情。其實這件事情的發生不是恰好給了我一個告訴先生如何挑選蔬菜的機會嗎。
想到這兒,我笑著招呼先生和閨女坐下來,跟他們講了一些常見蔬菜的挑選方法。至於一些不常吃或不熟悉的蔬菜,我們可以上網查,或者在買菜的時候向賣菜大姐請教。
此時,看著廚房臺子上的冬瓜和青椒,我不再像剛才那樣心生厭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愧疚與感動,原來它們是來幫助我成長的“老師”呀,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剛才我可真是對面不識“仙”啊!
這個塑膠袋裡還有什麼寶貝呀?我可要繼續尋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