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如何健康地生活呢?

圖片來源:nipic

週末大學同學聚會,飯桌上,大家談起來如何健康的生活。尹同學說,“要健康,就要堅持管理自己的身體,有規律的生活。”尹同學是一位公司的老闆,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後回國創業,為了事業常年奔走在日本和中國之間,年齡不大頭髮卻全白了,心臟還做了搭橋手術。現在他每天練瑜伽。他說,“原來一心撲在工作上,壓力也大,後來學了瑜伽,覺得自己每天都要慢下來,靜坐調息”。他現在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練瑜伽,不開手機,免除一切外界干擾,練到9點回公司上班,風雨無阻。雖然工作比以前更加忙碌,可精神狀態好多了,也不像以前動不動就感到疲倦,心臟也健康了。他告誡大家,“像我們這樣的年齡,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體、管理好自己的一呼一吸”。目前,他贊助建立了一家瑜伽館,向大眾傳播瑜伽健康理念。

劉同學10多年前得了乳腺癌,化療後身體消耗很大,於是她毅然停止了治療,辭掉工作,潛心研讀佛經,每天打坐、誦經、吃素。她說,“要想健康的生活,必須和身體的各種症狀和解。原來我在工作中總是爭強好勝,有了不良情緒沒有及時排解,造成氣滯血瘀,積壓成腫瘤。現在通過學習佛家經典,戒除貪、嗔、癡,我認識到,人體長癌細胞其實是身體對自己的一種提醒,督促我們反思自己以往生活中出現了哪些偏差,從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上去調節自己。人體長瘤是自然現象,完全可以帶瘤生存。當我明白了這一點後一下子就豁然開朗,現在我生活得很開心,這也算是健康的生活吧?”

郭同學說,“我理解健康的生活就是擁有好的心態。就拿我來說吧,從小父母就去世了,是親朋好友把我拉扯大的,還資助我上了大學,在別人看來,沒有父母的陪伴,我的生活是很苦的,但我卻覺得這都是上天在磨礪我。雖然我失去了父母,但有那麼多的人關愛我、幫助我,使我更加珍惜別人對我的好。畢業後,我懷著感恩之心對待周圍的一切,把我獲得的愛傳遞下去。每當我幫助了別人,我的心情是愉悅的,也沒有那麼多的焦慮和糾結,身體自然也健健康康。”郭同學大學畢業時分配到北京一家旅行社,他的家一直是同學們在北京的接待站,只要得知哪位同學要來北京,他肯定會主動接機、接站、安排食宿、遊玩。別的同學有什麼困難,他都當作自己的事情去做,比如贊助同學進行社會公益活動,替得了大病的同學找醫院、聯繫專家等等。每年的元旦他都請在京的同學聚餐,他說,“我們都是遠離家鄉的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我選擇元旦作為在京同學的新年團聚日,讓大家像一家人一樣在一起歡度新年”,他還計畫建一個老年度假村,讓同學們將來在一起共同度過退休後的時光。

圖片來源:fotolia

同學們對健康生活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智慧很值得我學習,比如要像尹同學那樣堅持鍛煉身體,靜心調息;像劉同學那樣接納疾病,從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上查找自己的不足;像郭同學那樣樂善好施,用積極正向的態度對待一切。除此之外,我認為要想健康生活,還要堅持每天對自己的身體和思想進行健康清理訓練,我是這樣做的:每天早上起床前或睡前想像有一股洪大的清泉從頭到腳洗刷著自己的身體,疏通自己的氣血,使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暢通,越來越純淨。其次,隨時覺察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阻止各種症狀的形成。比如,當我眼睛一有異樣感時,立刻保持覺知,切斷繼續往下想的衝動,不讓諸如“緊”、“酸”、“澀”等感覺在身體上停留,再進一步形成眼睛發酸、發緊、發澀的症狀。當然,一旦有症狀,也不用擔心,通過這一症狀發現自己睡眠不足、用眼過度等問題並加以改正,平衡自己的生活節奏,把這一症狀當作客人一樣接待,感謝它的到來和提醒,再把它送走。再有,當遇到問題時,覺察自己的思想有沒有對周圍人不好的評判,有沒有產生擔心、顧慮、怨恨等念頭,時刻保持思想清靜,心身和諧,就會遠離疾病,健康幸福的生活了。

親愛的朋友,您是如何健康地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