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解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出自《禮記·玉藻》。現代愛玉戴玉者人數眾多,怎樣才算“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呢?讓我們聽一位三十多歲的小夥子昨天講的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北京德亨中醫藥科學研究院

這位小夥子住家附近有一間不錯的浴室,可以一邊洗浴一邊讓人把玩散放在其中的雨花石,小夥子很是喜歡把玩。一次冬日天冷又去這間浴室,小夥子按捺不住喜歡之情,就順手挑了兩塊漂亮的雨花石帶回家,放在自己養水仙的花盆中,想每天欣賞它們。當時沒有想那是公共場所的東西不該拿,只是喜歡就拿走了。

之後過了幾個月,一天突然看到那兩塊雨花石,意識到那不是自己的東西,應該送回去。雖然別人看不見,別人不知道,但它不是你的東西,對這種公共類資源,自己拿了,可能覺得順手牽羊無所謂。再深思,在單位是不是也有多占多用的問題,而不是多付出多奉獻呢?拿雨花石時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不當的,意識到了就應該糾正送回去。但苦於不常去浴室,只是想著而沒有行動。

直到昨天他講這個事的前幾天,他清楚的意識到,必須專門送一趟雨花石了。於是時隔一年多,那兩塊雨花石終於回到了它們原來呆的地方。對此事小夥子感慨的說:“這真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也是真實的轉變過程。那兩塊雨花石紅紅的帶有紋路,非常漂亮!因為漂亮而想據為己有,這是動了貪念。即使沒拿走,那個想拿的念頭本身也是很可怕的,‘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我在為小夥子高興之余,還看到送回雨花石的意義。如果把人的思想念頭隱喻為石頭,那麼像小夥子一樣修正自己不正確的念頭,就是在主動改變這塊石頭使它昇華為美玉的行為。如果能不斷覺察糾正頭腦中不好的思想念頭,是不是形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思維操作,而讓那些頭腦中存在的石頭轉化成美玉了呢?雨花石,是讓我們遇石而化為美玉,多好的開示啊,多好的“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內涵展示。這樣我們就能在外在佩戴美玉的同時,把自己的成長,與玉所代表的光滑、細膩、色彩溫潤、明淨、純潔的自然屬性,及玉所寄託的中華民族的品德、智慧、情感的人文精神一以貫之、一脈相承了。神話傳說“女媧補天”中女媧煉五彩石補天,如果我們每天在思想中像小夥子一樣化頑石為五彩石,就是在煉石補自己不完善的天,人人豈不都可成女媧?

小夥子的了不起之處還在於他具有“君子必慎其獨也”的精神。他在獨處時,即使別人看不見,聽不見,也是謹慎不苟,以道德約束自己。在無人監管沒被發現的情況下,知錯就改,堅信自己的信念按照它行為而不做任何錯事。以誠心不自欺,以虔誠謙虛提高自己的修養,這才是人應該有的天人合一的狀態。也是對“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一種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