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煩惱,你是怎麼做的?

圖片來源:nipic

半月前的一個早晨,當我洗完臉擰乾毛巾時,聽見“吱”的一聲,發現毛巾爛了。“怎麼又開始爛了,才用了一個月!上條好歹也用了三個月才爛,以前買的至少都能用半年以上啊。咳!這產品的品質,真是越來越不好了!”心裡不滿、氣憤,卻又無可奈何……接著又想:最近用的這三條毛巾是同一個牌子,是我分別向不同的商家買的,實體店買的品質最好,另外兩次網購的都不經用......正浮想聯翩呢,突然想起了去年老師跟我說的話:活在當下!

當時,我們家族中一位最年長的祖爺爺突患重病,我為是否要跟其他親人一起去看望他而顧慮糾結,因為多年前他們家人為一件事情對我產生了很大的誤會,我心裡一直還彆扭著呢。就向老師討教如何是好,老師當即給了我那句帶著力量和方向的話。(當然,我意外出現的結果就是親戚一家人的感動和冰釋前嫌)

我意識到自己剛才又在不知不覺中跟過去的事物相聯繫、作比較了,因此而心生煩惱。立刻止住了那些思想念頭,不讓它們進一步發酵。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心裡平靜下來了。看著手中這條“不經用”的毛巾,心想,它不正在提醒我要活在當下,不生比較心的嗎!管它能用多久呢,只要愛護它、珍惜它,讓它物盡其用就好了。

在接下來的連續幾日裡,每當我看到毛巾在擰乾發出的“吱吱”聲中越爛越多時,心裡仍感到有些隱隱的不滿,但我能清晰的意識到那些思想情緒的存在,並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復體驗”中加強“不聯繫,不比較,活在當下”的思想意識。直到毛巾不再適合洗臉時,就讓它轉換“身份”當抹布去了。每次使用它擦陽臺護欄上的水珠時,都欣慰於它純棉的良好吸水性能,同時心中感恩,因為它的到來,幫助我看到並扭轉了一種長期控制著自己,使自己不能夠生活輕鬆愉快的思維習慣。

實際上,我們日常的煩惱,很多都是緣於跟過去的經歷、體驗作比較造成的。而如果我們能夠在某些特定事件的節點上,借助那個契機,去斷開那種習慣聯繫的思維,單純的只面對當下的人和事,去做自己應該做的,內心就是輕鬆的、坦然的,也就能夠心安理得、客觀理智的去對待處理了。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偶遇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同事。一見面她就跟我提起當年的公司領導某某人,開始責怪其當初如何如何的“不會做人”,對某些部下怎麼苛刻,尤其是對我的不公平待遇,不但舉手之勞就能夠幫到我的好事不做,反而還處處阻礙、壓制我追求進步的願望,甚至其他人替我說好話也被其拒絕和“嘲諷”……聽著她略帶激動的描述,當初的情境好像一下子又歷歷在目的浮現在眼前!但那時,我清楚的意識到,那是早已經過去了的一段人生經歷,如果自己隨之進入對往事的回憶和勾連中,就等於又去重新體驗一次“被傷害”的感受,除了給自心添堵,沒有任何好處!正如曼德拉在經歷了27年牢獄出獄後說的一句話:“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我平靜的聽完她的“打抱不平”,哈哈一笑,說:“咳!都是老黃曆,已經翻篇了,不值一提!常言說的好啊,送人玫瑰才手留餘香呢!”她怔怔的看著我,突然一下子笑了,連聲說道“對對對!”

圖片來源:nipic

《了凡四訓》裡有這樣一句話,“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大學》裡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願人們能努力的活在當下,去體會更純粹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