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烦恼,你是怎么做的?
半月前的一个早晨,当我洗完脸拧干毛巾时,听见“吱”的一声,发现毛巾烂了。“怎么又开始烂了,才用了一个月!上条好歹也用了三个月才烂,以前买的至少都能用半年以上啊。咳!这产品的质量,真是越来越不好了!”心里不满、气愤,却又无可奈何……接着又想:最近用的这三条毛巾是同一个牌子,是我分别向不同的商家买的,实体店买的质量最好,另外两次网购的都不经用......正浮想联翩呢,突然想起了去年老师跟我说的话:活在当下!
当时,我们家族中一位最年长的祖爷爷突患重病,我为是否要跟其他亲人一起去看望他而顾虑纠结,因为多年前他们家人为一件事情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误会,我心里一直还别扭着呢。就向老师讨教如何是好,老师当即给了我那句带着力量和方向的话。(当然,我意外出现的结果就是亲戚一家人的感动和冰释前嫌)
我意识到自己刚才又在不知不觉中跟过去的事物相联系、作比较了,因此而心生烦恼。立刻止住了那些思想念头,不让它们进一步发酵。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心里平静下来了。看着手中这条“不经用”的毛巾,心想,它不正在提醒我要活在当下,不生比较心的吗!管它能用多久呢,只要爱护它、珍惜它,让它物尽其用就好了。
在接下来的连续几日里,每当我看到毛巾在拧干发出的“吱吱”声中越烂越多时,心里仍感到有些隐隐的不满,但我能清晰的意识到那些思想情绪的存在,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体验”中加强“不联系,不比较,活在当下”的思想意识。直到毛巾不再适合洗脸时,就让它转换“身份”当抹布去了。每次使用它擦阳台护栏上的水珠时,都欣慰于它纯棉的良好吸水性能,同时心中感恩,因为它的到来,帮助我看到并扭转了一种长期控制着自己,使自己不能够生活轻松愉快的思维习惯。
实际上,我们日常的烦恼,很多都是缘于跟过去的经历、体验作比较造成的。而如果我们能够在某些特定事件的节点上,借助那个契机,去断开那种习惯联系的思维,单纯的只面对当下的人和事,去做自己应该做的,内心就是轻松的、坦然的,也就能够心安理得、客观理智的去对待处理了。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偶遇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事。一见面她就跟我提起当年的公司领导某某人,开始责怪其当初如何如何的“不会做人”,对某些部下怎么苛刻,尤其是对我的不公平待遇,不但举手之劳就能够帮到我的好事不做,反而还处处阻碍、压制我追求进步的愿望,甚至其他人替我说好话也被其拒绝和“嘲讽”……听着她略带激动的描述,当初的情境好像一下子又历历在目的浮现在眼前!但那时,我清楚的意识到,那是早已经过去了的一段人生经历,如果自己随之进入对往事的回忆和勾连中,就等于又去重新体验一次“被伤害”的感受,除了给自心添堵,没有任何好处!正如曼德拉在经历了27年牢狱出狱后说的一句话:“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我平静的听完她的“打抱不平”,哈哈一笑,说:“咳!都是老黄历,已经翻篇了,不值一提!常言说的好啊,送人玫瑰才手留余香呢!”她怔怔的看着我,突然一下子笑了,连声说道“对对对!”
《了凡四训》里有这样一句话,“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大学》里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愿人们能努力的活在当下,去体会更纯粹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