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有趣的靈魂,感受生命的美好。
週末下午從朋友家拜訪出來,坐地鐵回家。排隊等車進站的時候,站在我前邊的一個小姑娘懷裡抱著一個塑膠袋,裡面裝著幾大本畫冊和一些圖書,只聽她跟身旁的老人說“外婆,下次來您一定記得再給我買兩本菜譜喲。”
“好的,你回家先把今天買的這幾本書看完,如果你學會做裡面的20道菜,外婆下次一定再給你買。”
“好的,沒問題。”
聽著祖孫倆的對話,我不由得好奇起來,那小姑娘看起來也就五、六歲的樣子,難道她還是一位“小廚娘”嗎?正當我好奇著想上前聊兩句的時候,車進站了。
車廂裡人雖然不多,但座位卻都坐滿了。此時一位正在閉目養神的年輕女孩睜開了有些睡眼惺忪的眼睛,當看到站在她面前的祖孫倆時,她馬上站起身並輕聲朝老人說道“您坐這兒吧。”
“沒事的,你坐吧,我剛才在書店裡坐半天了,一點也不累,謝謝你啊小姑娘。”老人微笑著說。
“還是您坐吧,要不然就讓這位小妹妹坐吧,她抱著這麼多書。”那位年輕姑娘堅持著說。
“沒事的,她剛才在書店裡也坐半天了,這些書可以放到地上。看你好像很疲乏的樣子,還是你坐吧,你們年輕人也不容易。”
“大姐姐,還是你坐吧,外婆說公共汽車和地鐵裡的空位子要讓給最需要的人坐。”
“謝謝你,小妹妹,你的書我幫你拿吧,我再坐兩站就到了。”
“好的,謝謝你,大姐姐。”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那位小姑娘從外婆那裡學到的是空座位不一定非要給某類人坐,而是誰更需要就給誰坐。這使我不由得對這祖孫倆更加好奇起來。
年輕姑娘下車的那站一下子走了不少乘客,不但祖孫倆有了座位,我也挨著小姑娘坐了下來。
此時我微笑著問小姑娘,“剛才阿姨聽到你今天買了幾本做菜的書,阿姨很好奇,你真的會做菜嗎?”
“那當然,我已經會做十幾個菜啦。”小姑娘驕傲的回答說。
“是嗎?你已經會做十幾個菜啦,你真厲害啊。”
此時老人接話道“我外孫女四歲就已經會做番茄炒蛋了,她媽媽給她買了一套迷你小廚具,真的能煮飯、炒菜的那種。”
“我已經跟班裡的幾個小朋友說好了,下週六他們來我家玩,我給他們做飯吃。”小姑娘搶著說。
“哎呀,你都能給小朋友做飯吃啦,好棒啊!”
“是啊,她最喜歡做飯招待小朋友了,我們社區裡跟她年齡相仿的好多小朋友都吃過她做的飯呢。”外婆眼裡充滿著慈愛。
“哦,原來你還是一位熱心的社交小達人呐。”我笑著對小姑娘說。
“孩子既然喜歡,我們做長輩的都會儘量支援,讓孩子在玩中,在不知不覺中瞭解我們傳統的飲食文化,同時過程中也能讓她得到鍛煉,培養她的社交能力,學會如何更好的與他人相處……。”老人侃侃而談,我和其他乘客聽得也是津津有味。
“外婆,咱們到站啦,阿姨再見!”
“哎呀,你看我,光顧說話了,要不是我外孫女提醒可要坐過站啦。哈哈哈……”
看著祖孫倆離開的背影,我不由得心生感慨,儘管在地鐵裡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素不相識的乘客從你眼前匆匆而過,但只要留意,你一定會遇到看似普通平凡卻又擁有不凡人生經歷與生命故事的人們,就如同那位年輕的姑娘和那對有趣的祖孫倆一樣,我從她們身上不僅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善良,也感受到了愛在生命之間的流轉與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