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於細節處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用心。

近日在視頻號裡看到一個小視頻,心中感慨。

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在一家西餐廳用餐,買單時服務員禮貌的請他回饋一下滿意度,顧客隨即指出了一個吃西餐的常識問題:“這吃西餐的細節可千萬不能錯。簡單的,象餐具的擺放方法,左叉右刀這種常識千萬不能錯了。”服務員聽完微笑著回答說:“我們知道。我是看您習慣用左手,所以給您調換了位置。”“你怎麼知道我習慣用左手?”“我看您看雜誌的時候是用左手翻的,所以就調換了一下。”顧客盯著服務員看了一下,若有所思,離開前,要了張訂餐卡。過了一段時間,餐廳很意外的接到了一單五十多人的訂餐服務,前來用餐的全是本土的企業家,而下單的正是先前的那位顧客。

服務員“故意”給來用餐的顧客擺錯刀叉的位置,不料卻給餐廳帶來了大生意,而他本人也因此升值為總經理。一個在細節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動,卻讓我們看到那種為人做事的用心。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無獨有偶,週六晚上,閨蜜興沖沖的跟我描繪了一件開心事。

說她和女兒上午去公園散步,偶遇了朋友母子倆。第一次見面,才知道她兒子是一位九零後,兩年前從國外回來發展。大家一見如故,便一起在附近餐廳共進午餐。在餐桌上,她看到了暖心的一幕:等菜都上齊後,坐在對面的朋友兒子,首先是招呼大家“動筷子”,接著,他把第一筷先夾到坐在身邊的媽媽碗裡,然後再給自己夾。朋友心中一番感慨:“一看就是家教好啊!我看他各方面條件也還挺不錯的,還沒有女朋友,正琢磨著不知跟我女兒是否有緣分……哈哈哈!”

這種傳統的行為舉止本不足為奇,不過在當今的年輕人那裡似乎已不多見了。

閨蜜的話,讓我想起自己在三十年前遇見“貴人”、從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那次機緣。

那時,剛20歲出頭的我,中專畢業後從老家來到一線城市找工作。一個週末的晚上,跟著姐姐、姐夫到一位在某國有企業當領導的老鄉家裡拜訪。當時他們家來了不少客人,看著這情形,我自然就“坐不住”了,站起來主動去給其他客人端茶遞水,壓根忘記了自己也是初來乍到的客人。半年後的一天,姐夫突然接到了那位元老鄉的電話,說他單位需要招一名員工,問我願不願意去應聘。因為我的各方面條件也符合要求,於是順利成為了他的部下。幾年後的一次年終會結束後,他突然笑著問我,知不知道他當初為何想到招收我?因為我給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他當時是這樣跟其他領導推薦我的:“這女孩能用心做事,責任心強,錯不了。”

終歸我得感謝媽媽,是自己從小在她的言傳身教中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給我的人生帶來了這番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