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鏐王不僅治國有道,而且教子有方。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他為勉勵子孫不忘祖業之艱難,遂作文章以留傳,使之遵奉不迨,世稱《錢氏家訓》。
在《吳越國王錢鏐的故事》一文中,向大家介紹了錢鏐王一生的事蹟。他雖為帝王,卻能嚴以律己、勵精圖治。不僅治國有道,而且教子有方。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他為勉勵子孫不忘祖業之艱難,遂作文章以留傳,使之遵奉不迨,世稱《錢氏家訓》。家訓以注釋分為:個人篇、家庭篇、社會篇,國家篇。時至今日,此家訓仍堪稱教育典範。
《錢氏家訓》個人篇原文: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錢鏐王從小熟讀經典,博覽群書。其深知正心誠意為做人之根本,所以在家訓開篇即言:“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他明示子孫做人所必備的準則,心生敬畏,要行聖人之道。聞過則喜,在反省自己過失的同時,用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心存仁厚,以正念的思維方式來面對所經歷的一切,不可生怨懟之心。才能在困苦中磨礪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更是讓後輩讀書明理並實踐,以培養自身的福德,才能逐漸的驅除惡習,回歸正道,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好人。就像儒家經典——《論語》中記載“顏淵問仁”一事,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回答孔子“自己雖然不聰明,但是一定遵照老師說的話去做”。
錢鏐王以身作則,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由於他長期生活在混亂動盪的環境裡,養成了一種保持警惕的習慣。他夜裡睡覺,為了不讓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滾圓的木頭做枕頭,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著它休息;如果睡熟了,頭從枕上滑下,人也驚醒過來了。為了防範侍衛夜間貪睡失職,錢鏐還常向城牆之外發射彈丸,以期他們提高警惕。此外,錢鏐還在臥室裡放了一個盛著粉的盤子,夜裡想起什麼事,就立刻起來在粉盤上記下來,免得白天忘記。 錢鏐睡警枕的故事,在流傳中竟演化為整宿不睡覺,以致得了“不睡龍”的綽號。後晉年間,契丹使團出使中原。一個判官曾問負責接待的近侍李泳:“吳越的錢鏐怎麼樣了,還是整宿不睡嗎?”他見李泳不解,便解釋道:“我曾聽五臺山王子大師說,‘浙中不睡龍,今已歸矣!’我就想確證一下。”其實,錢鏐這時早已逝世,只是由於消息閉塞,契丹人尚不知道。
在生活中錢鏐喜歡吃魚,曾命西湖漁民每日都要向王府繳納數斤魚,名曰“使宅魚”。他的一位朋友羅隱知道後,借為錢鏐的《蟠溪垂釣圖》題詩的機會,作詩道:“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何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他的意思是說如果姜太公來到西湖垂釣,也得每天給錢鏐送魚,這顯然是在諷諫錢鏐。錢鏐不但不怒,反而下令取消了“使宅魚”。後樑建立後,進拜錢鏐為吳越王,並徵召羅隱為諫議大夫。羅隱拒不應召,並勸說錢鏐起兵伐梁,道:“大王乃是唐朝之臣,理應進兵北伐,縱然不能成功,也可退保兩浙,自立為帝。絕不能向賊梁稱臣,遺羞千古。”錢鏐雖沒有採納羅隱之言,但卻對他更加敬重。
錢鏐王一生嚴以律己,堅持不懈,其言行深受後輩敬仰。名門出望族。一千多年以來,錢王后人恪守祖訓。歷代人才濟濟,造福天下。比如大清名臣錢陳群,他是錢鏐王的第二十六世孫,浙江海鹽錢氏家族的後人。
錢陳群是清康熙六十年的進士(二甲六名),雍正年間任職翰林院侍讀學士、國子監祭酒、督學順天府等職。乾隆年間,他又歷任內閣學士、刑部左侍郎、太子太傅、刑部尚書。錢陳群才學很好,從雍正年間開始,多次出任鄉試主考官,擔任大清會典副總纂官、經筵講官等職。儘管錢陳群是皇帝的寵臣,然而他卻一點也沒有驕橫的表現。他安分守己,對本職工作一絲不苟、認真、謹慎、公正。在他擔任刑部副職的十年中,對所有的案件都十分重視。在審理犯人的時候,遇到和自己政見不同的罪臣,他也能戒除成見,詳細勘察,反復甄別,防止出現冤獄。除此之外,錢陳群對朝政、時局也是相當關心。他關注朝廷的每一個政策方針,體察社會時弊,經常就這些問題向皇帝奏明。他的建議妥當,經常被採納。比如開辦學堂,廣種植樹,穀物價格等,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問題。
他官位雖高,可是卻兩袖清風,家人在他的影響之下也是很懂得“安分守己”。乾隆十七年,錢陳群告老還鄉。回到嘉興後,一家就和母親同住在天官牌樓的租房內。由於家裡人多,開銷比較大,再加上錢陳群為官時十分清廉,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据。一次,浙江巡撫汪由敦受乾隆皇帝囑託,去嘉興探視錢陳群,看到這樣的情況十分感動,就將這件事上奏,皇帝立刻下旨給與錢陳群“按正一品食全俸”的待遇,這樣他一家人的生活才得到了改善。
錢陳群歷經三朝而不倒,他本人也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朝中很多名臣都是他的學生,包括阿桂、紀曉嵐、錢大昕等,但是他卻一點也不自視甚高,反而更是關心他們的成長。他遵照祖宗家訓教誨,安分守己,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民請命,留下一世清名,受後人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