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疤痕實驗”嗎?你的內心有“疤痕”嗎?

中午從食堂吃完飯回到辦公室,只見小林坐在辦公桌前手裡拿著一面小鏡子一邊照一邊說:“昨晚備課睡晚了,這黑眼圈真夠明顯的,都成熊貓眼了。”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這時只聽教研室主任老李說道:“你要是不說,我還真沒注意。”

新來的同事小張安慰道:“小林,別照了,都快20分鐘了,有眼鏡片擋著,沒人注意的。”

“怎麼會沒人注意呢,你們看多明顯啊!下午我還有課呢,真是難看死了。”小林嘟囔著。

這時一旁的小徐實在忍不住插話道:“你們女同胞就是太嬌氣了,我備課、做課題也經常熬夜,有個黑眼圈正常,注意一下睡眠就調整過來了。”

“徐老師,您沒明白林老師的意思,她是怕下午上課的時候被同學們看見,有黑眼圈不好看,影響顏值,是吧林老師?”小張一邊說一邊朝小林神秘的眨眼睛。

“還是小張理解我”小林回答道。

“說實話林老師你過於敏感了,誰沒事會特意去瞧你有沒有黑眼圈啊,想當初我跟我老婆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都沒那麼仔細的瞧她的眼睛。”小徐笑著說。

“那是因為你不好意思盯著人家看吧。”小林這話剛一說完,屋子裡的人都跟著笑起來。

“大家先別聊了,時間快到了,下午有課的抓緊準備一下吧”李主任提醒道。

這時只見小林有些不舍的放下鏡子,朝洗手間方向走去。

看到眼前發生的這一幕不禁使我想起了前幾天跟一位教心理學的老師聊天中提到的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這個實驗被叫做“疤痕實驗”,說是心理學家們想測試一下那些身體有缺陷,特別是面部有傷痕的人在面對陌生人之後會產生怎樣的心理反應。

心理學家請專業化妝師給每位志願者臉上都做出一道帶有鮮血,令人觸目驚心的傷痕,之後拿出一面小鏡子,讓每個志願者都清晰的看到自己可怕的“尊容”,然後收走鏡子。最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為防止“傷痕”被不小心擦掉,所以還要在每個志願者臉上再塗一層粉末,可實際上化妝師卻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使每個志願者臉上都恢復了原貌。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分別帶到了各大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對自己產生怎樣的反應。最後心理學家聽到那些志願者的感受幾乎都是人們對他們不友好、缺乏善意,而且眼睛總是很無禮地盯著自己的傷疤,還有的人甚至表現出厭惡的神態等等。

儘管心理學家們對實驗結果早有心理準備,但聽了志願者們的感受之後還是吃驚不小。心理學家們沒有想到人們關於自身錯誤或片面的認識,竟然會如此深刻的影響和改變他們對外界的感知。正因為志願者們當初照鏡子的一瞬間將“疤痕”牢牢地裝在了心裡,認定自己臉上有一個恐怖的疤痕,認為自己是有缺陷的、是不完美的,所以帶著這樣的心態與自我認知去感受外部世界,自然不會得到真實的回饋。其實他們所感受到的都是自己內心對自己的評價,與他人無關。

這個心理學實驗讓我體會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把“疤痕”畫到了我們的內心深處了呢?“自卑的疤痕”會讓我們感受到歧視的目光,“爭鬥的疤痕”會讓我們感受到挑釁的目光,“恐懼的疤痕”會讓我們感受到輕視與不屑的目光……。如果我們能把內心的“疤痕”抹去,用善意、祥和與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外部世界,相信我們感受到的一定是友善、平和與包容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