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傳遞關愛。

來到“咖啡之都”墨爾本,不知不覺中觸碰到咖啡文化。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一天上午,我與生活在當地30年的一位友人,來到一家咖啡店。咖啡店裡彌散著咖啡的絲絲香氣,傳統的小圓桌讓人有一種臉對臉近距離接觸的親近感。最吸引我的是一排裝在鐵皮桶裡插著各種標籤的咖啡豆,在我看它們都長得沒什麼差別,細看卻包含了世界上各種咖啡名品,只要你想喝,一會兒它們就會變成香醇的咖啡端到你的面前。

我們點了各自喜歡的咖啡開始聊天。我們的鄰桌是一對帶著一個三、四歲男孩的當地西人小夫妻。我看見媽媽一邊把點心切成小塊,一邊教兒子“分享就是關愛”這句話,讓孩子給爸爸媽媽的盤子裡分發點心,我的心暖暖的。接著,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孩子端著點心盤子徑直朝我走來,走到面前對我說“分享就是關愛”,接著伸出胖嘟嘟的小手遞過點心。我接住點心,連聲說著“謝謝寶貝,你真可愛”,孩子的爸爸媽媽笑眯眯看著愛子的舉動。我舉起手中的咖啡杯向他們致意,他們也舉杯回禮,並且說了一句“咖啡就是分享受益。”我以“謝謝”回應。

我沉浸在“分享就是關愛”帶給我的美妙感受中,友人說話了:墨爾本人喝咖啡是一種文化。是這座城市極強包容性的象徵。我在這裡衣索比亞人開的咖啡店裡喝過“咖啡儀式”。“咖啡儀式”是最原始的喝咖啡方法,在衣索比亞家家都會有一套用來製作咖啡儀式的老式器具,他們喝咖啡就像咱們中國人飲茶的茶道一樣,必須充滿“儀式感”,而這種儀式是當下社會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動。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以喝咖啡的方式交流感情,解決問題,促進友誼,每次“咖啡儀式”都要持續2個多小時。而每次儀式一般先是形式複雜的烘焙研磨咖啡豆過程,之後沖煮咖啡,再分為三輪喝咖啡。我那次喝第一杯時長者說了些祝福的話;喝第二杯時在場的眾人開始聊家長里短,生活事件;喝第三杯是象徵喜悅快樂,喝完第三杯,“咖啡儀式”才算結束,這是一種古老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在重複著。所以,小朋友跟你說‘分享就是關愛’,也是喝咖啡時溝通與祝福傳統的延續,恭喜你。

我的臉有些微微發熱,對友人說:謝謝你帶來的愉快和祝福。衣索比亞是世界咖啡的發源地,你喝過的“咖啡儀式”充分體現了“咖啡就是分享受益”這個說法。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我的話引起了友人的興致,他話鋒一轉說:儘管咖啡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最初的發現是與基督徒推廣,以及治病救人分不開的。18世紀一個黎巴嫩語言學家寫的《不知睡眠的修道院》中記載,一個牧羊人在衣索比亞高原放羊,發現自己的羊異常興奮,又蹦又跳,晚上不睡覺。牧羊人嚇壞了,找到當地修道院求救,經修道院院長與修士調查,發現是羊吃了矮樹叢上的紅色果實所致。於是他們采回這種果實在修道院煮湯飲用,果然一夜無法入睡。於是院長決定把這種湯分給做晚禮拜打瞌睡的修士食用,修士喝了十分提神,做晚禮拜都精力十足了。據說這就是最初的咖啡。

還有一個說法是一位被流放的酋長,饑渴時看見小鳥啄食樹上的果實並發出悅耳的鳴叫,他把果實帶回住地加水煮,竟發出誘人的濃郁香味,酋長喝了湯後元氣頓生疲憊全無。於是這位酋長在四處游走時四處行善,用採摘的這種果實做成湯分給他遇到的病人飲用,恢復精神,因此深受人們愛戴。這種奇異的果實就是咖啡果。

我靜靜的聽著友人的話,心中讚歎咖啡這種神奇的植物,也為自然界中動物引導人認識咖啡而暗自稱奇,人與動物植物在自然中和諧共生無處不在。人對咖啡的認識與飲用,從一開始就是在接受大自然恩賜下的感恩傳播。所以“咖啡就是分享受益”,是把自然的恩賜擴散,那個說“分享就是關愛”的孩子以及無數人都在喝咖啡中不斷傳遞著人間的愛、咖啡的愛、自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