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递关爱。
来到“咖啡之都”墨尔本,不知不觉中触碰到咖啡文化。
一天上午,我与生活在当地30年的一位友人,来到一家咖啡店。咖啡店里弥散着咖啡的丝丝香气,传统的小圆桌让人有一种脸对脸近距离接触的亲近感。最吸引我的是一排装在铁皮桶里插着各种标签的咖啡豆,在我看它们都长得没什么差别,细看却包含了世界上各种咖啡名品,只要你想喝,一会儿它们就会变成香醇的咖啡端到你的面前。
我们点了各自喜欢的咖啡开始聊天。我们的邻桌是一对带着一个三、四岁男孩的当地西人小夫妻。我看见妈妈一边把点心切成小块,一边教儿子“分享就是关爱”这句话,让孩子给爸爸妈妈的盘子里分发点心,我的心暖暖的。接着,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端着点心盘子径直朝我走来,走到面前对我说“分享就是关爱”,接着伸出胖嘟嘟的小手递过点心。我接住点心,连声说着“谢谢宝贝,你真可爱”,孩子的爸爸妈妈笑眯眯看着爱子的举动。我举起手中的咖啡杯向他们致意,他们也举杯回礼,并且说了一句“咖啡就是分享受益。”我以“谢谢”回应。
我沉浸在“分享就是关爱”带给我的美妙感受中,友人说话了:墨尔本人喝咖啡是一种文化。是这座城市极强包容性的象征。我在这里埃塞俄比亚人开的咖啡店里喝过“咖啡仪式”。“咖啡仪式”是最原始的喝咖啡方法,在埃塞俄比亚家家都会有一套用来制作咖啡仪式的老式器具,他们喝咖啡就像咱们中国人饮茶的茶道一样,必须充满“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是当下社会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动。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以喝咖啡的方式交流感情,解决问题,促进友谊,每次“咖啡仪式”都要持续2个多小时。而每次仪式一般先是形式复杂的烘焙研磨咖啡豆过程,之后冲煮咖啡,再分为三轮喝咖啡。我那次喝第一杯时长者说了些祝福的话;喝第二杯时在场的众人开始聊家长里短,生活事件;喝第三杯是象征喜悦快乐,喝完第三杯,“咖啡仪式”才算结束,这是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在重复着。所以,小朋友跟你说‘分享就是关爱’,也是喝咖啡时沟通与祝福传统的延续,恭喜你。
我的脸有些微微发热,对友人说:谢谢你带来的愉快和祝福。埃塞俄比亚是世界咖啡的发源地,你喝过的“咖啡仪式”充分体现了“咖啡就是分享受益”这个说法。
我的话引起了友人的兴致,他话锋一转说:尽管咖啡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最初的发现是与基督徒推广,以及治病救人分不开的。18世纪一个黎巴嫩语言学家写的《不知睡眠的修道院》中记载,一个牧羊人在埃塞俄比亚高原放羊,发现自己的羊异常兴奋,又蹦又跳,晚上不睡觉。牧羊人吓坏了,找到当地修道院求救,经修道院院长与修士调查,发现是羊吃了矮树丛上的红色果实所致。于是他们采回这种果实在修道院煮汤饮用,果然一夜无法入睡。于是院长决定把这种汤分给做晚礼拜打瞌睡的修士食用,修士喝了十分提神,做晚礼拜都精力十足了。据说这就是最初的咖啡。
还有一个说法是一位被流放的酋长,饥渴时看见小鸟啄食树上的果实并发出悦耳的鸣叫,他把果实带回住地加水煮,竟发出诱人的浓郁香味,酋长喝了汤后元气顿生疲惫全无。于是这位酋长在四处游走时四处行善,用采摘的这种果实做成汤分给他遇到的病人饮用,恢复精神,因此深受人们爱戴。这种奇异的果实就是咖啡果。
我静静的听着友人的话,心中赞叹咖啡这种神奇的植物,也为自然界中动物引导人认识咖啡而暗自称奇,人与动物植物在自然中和谐共生无处不在。人对咖啡的认识与饮用,从一开始就是在接受大自然恩赐下的感恩传播。所以“咖啡就是分享受益”,是把自然的恩赐扩散,那个说“分享就是关爱”的孩子以及无数人都在喝咖啡中不断传递着人间的爱、咖啡的爱、自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