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也曾有過“見風就是雨”的思維模式?

前一陣子,我媽媽身體微恙,在另一個行政區上班的小外甥選擇了一個休息日來我家裡看望他外婆。

進家門換鞋時,我發現他放在門口的那雙布鞋又破又舊、髒兮兮的,心裡有點納悶:怎麼都穿成這樣了還不換一雙?!難道又“手頭緊張”了?!因為他以前就給我們留下了大手大腳、亂花錢的印象嘛。

要不,我乾脆掏錢給他買雙新的得了,這個樣子走在大城市裡,怪損形象的……

不行!——我覺察到自己心裡產生的念頭和那個衝動——他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自己有工作、有收入了,就得讓他學會計畫收支,學會安頓自己的生活,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輕易給他資助了。況且,即便是我“親眼所見”的現象,其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是什麼原因促成的?我並不瞭解,只是自己的一種猜測、一種預設而已,如果隨意評斷,弄不好是會傷害到他的。還是先瞭解一下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飯後,我煮了一壺茶,跟他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我提到了他那雙鞋的問題,問他為什麼穿破了也不買一雙新的?他停頓了一下,有點尷尬的說:“等這個月領了工資就買一雙新的。”原來,他因為剛換了一個新的工作單位,上個月工資才領了2000多元,而且跟他合租房子的那個工友辭工了,這個月開始他要一個人支付房租和水電費,他還給他媽媽轉帳了700塊錢家用,所以“底子”基本已經花光了,只留了一點伙食費。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聽他說完,我有點心疼他,我看到了他的不容易。同時,我也挺慶倖自己的,因為一開始我還是覺察並控制住了自己的隨意聯想,沒有啟動過去那種“見風就是雨”的思維模式,而是先讓自己等一等,看看實際情況再說。當時,我心裡就有股衝動,想馬上領著他到實體店去給買雙新的,不過也控制住了。我試探著問了問他,如果想買一雙新鞋會買什麼樣子的?是準備網購、還是去實體店買?有沒有相中的?而後他給我看了淘寶裡的一款,說是他穿過的,挺好的,很實惠,穿著也很舒適。我看了看,價位跟他當前的經濟條件比較匹配,於是讓他立刻下單,我替他了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