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會怎樣對待疫情中的點滴小事呢?
四月下旬以來,北京人的生活與疫情防控緊密相連了,原來的生活常態與節奏被打破,心理的穩態也出現波動。面對這些情況,平常百姓用自己一顆安定的心默默支撐著,用行動保護著自己的生存環境。下面是幾個疫情中的小故事。
故事一 給公共綠地澆水
一位在管控區內生活的大姐,看到物業管理的公共綠地很久顧不上澆水打理了,就想:”趕快澆澆水吧。那個花兒本來開的挺好看的,缺水都蔫了。甭管是不是物業的責任,讓花草活著最重要。”於是,大姐自己動手給綠地澆水。在澆水的時候,看見那花兒草兒都挺起來爭相沐浴清水,還有那周邊的鳥兒啊,全從樹上下來喝花草葉上積的水,歡喜的不行,讓人感受到那鳥兒都喜逢甘露了。水是生命的源泉,澆水不止花草得濟,小鳥受益,連土地也高興,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大姐主動澆水突破了各顧各的責任界限,在疫情中帶給居住環境生機勃勃的溫馨平和。
故事二 幫全樓住戶取快遞
另一位在管控區的小妹,快遞被限制送到離自家住的樓房一、二百米遠的大院門口,每次取快遞增加了不便。當疫情帶來生活不便利的時候,小妹沒有心生怨氣,而是想:“自己住的這棟樓裡,年歲大的人多,他們取快遞比我更不方便,我取一件快遞也是取,幫助大家多取幾件快遞,不是更好嗎。疫情可以限制我們的行動範圍,但我們全樓同心形成合力,就一定能驅散黑暗走向光明。”從此,小妹只要取快遞,就會查看本樓其他住戶的快遞,只要有,就捎帶手帶回來交給人家。一位住在樓裡的老教師,看見小妹為全樓服務取快遞幫到自己的時候,感慨的說:“我怎麼沒想到幫別人把快遞取回來呢?小妹這樣做讓我看到只想自己與想到他人的差距,想到他人讓我們全樓住戶更親近了。”
故事三 做核酸時為醫護人員著想
疫情中很多醫護人員改變在醫院上班的常態,聽從統一調度,從郊區很遠的地方與四面八方趕到核酸點從事疫情防控工作。一個管控區的醫護人員下午四點就要乘坐專用班車返回郊區。如果趕不上班車,晚上就回不了家,影響生活工作。而那個社區的許多居民,習慣于下午三點去核酸點測核酸,所以造成越接近四點收工上車,排隊人員越多的狀況。幾位生活在那個社區的居民發現了這個情況,考慮到作為居民要體諒做核酸的醫護人員路途很遠,工作辛苦,那我們來改變做核算檢測的時間,最大限度的用自己的行動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於是,他們自己主動改變了做核酸的時間,也帶動了街坊不集中到下午三點排隊檢測,讓醫護人員的緊張壓力在居民的體諒中得以釋放。居民的細緻覺察與行動,幫助調理了社區的核酸檢測秩序。
澆水、取快遞、調整核酸檢測時間,這些事很小,平平常常。但在疫情帶來生活變化的不適應中,這些故事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言行輕柔的撣去焦慮撫平壓力,用自己內心深處的良知指引著疫情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