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跑步是什麽樣子?
女兒發來視頻,建議我看看超慢跑,學習超慢跑,對身體健康好。我知道女兒愛上跑步已經一年多了,堅持下來不但減回到懷孕之前的體重,還增強了精神和體力,煥發了活力。
我馬上打開視頻,看到超慢跑的動作示範及要領:
“軀幹穩定-重心上提
沉肩垂肘-大臂輕擺
重心輕帶-髖部輕推
下肢放鬆-收小步幅
落地輕彈-全掌滾動”
看完視頻,我就開始按要領嘗試起來。身體定在天地間,重心向上與道合,這一穩一提,整個人就神清氣爽起來。後面的肩肘、大臂,髖部、下肢、腳掌的動作的基本要求都是放鬆,心身放鬆,空靈通透,人在動作而意不全在動作,全身輕鬆溶于自然。這樣做著超慢跑,感覺頭頸挺立,胸廓打開,周身氣血暢通,全身微熱,各部位松松的軟軟的不僵硬,這種體驗好極了。我試著保持這種狀態下超慢跑十分鐘,發現跑完跟通常跑步的效果不一樣,沒有氣喘、沒有心跳加速,沒有緊張疲勞竭盡全力。就在那一刻,我明白這是一種全新的跑步理念與方法,於是決定堅持每天晚飯前超慢跑十分鐘。
堅持一段時間後,不但身體每天調整放鬆,超慢跑後喜悅縈繞。還驚喜的發現,超慢跑改變了自己認為的一些不可動搖的觀念。
一個超字,打破了以往我對跑的認知。過去認識的跑就是越快越好,老師教的跑步,學校的運動會,世界上各項最快的跑步競賽紀錄,百米大賽被稱為“飛人大戰”,怎一個快字了得。在我腦子裡形成跑就是為快的定式從未懷疑過。超越以往的觀念看跑步,超慢跑告訴我跑步可以不求快,以慢的形式表現。
慢跑是跑不是走。慢跑的的慢,體現在對整個跑的過程的覺察,和知道自己的動作細節,從意識到身體的銜接聯動,進而渾然一體與自然呼應。我在超慢跑中體會到自己專注於跑、心無他念的狀態。一個故事說,有人問老和尚得道前做什麼?答砍柴擔水做飯。又問得道後呢?回答仍是砍柴擔水做飯。兩者的不同在於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擔水,擔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就是砍柴,擔水就是擔水,做飯就是做飯。超慢跑跟這個故事異曲同工,能鍛煉我們保持平常心,做到在跑步中專注自己的意念集中。
女兒告訴我超慢跑興起於日本,讓我看到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在日常活動中注入心性提高的因素。其實這些因素一直都在,只是我們在競爭的心態下有時忽略了更重要的它們,現在在回補缺失。對我而言是打開限制,找回了心理靈活性,回補了對跑步全貌的重新認識。看到了西元前400多年希波戰爭中雅典獲勝後菲迪皮斯為傳達勝利消息,一口氣跑了42公里195米的堅韌獻身;看到了七十多歲的女教授毅然穿上跑鞋,沖入大風天氣中堅持跑步的生命超越;也看到了女兒向她的半程馬拉松目標前進的步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