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玉蘭花嗎?
早上和老媽一起去散步,一出樓門就看見原來樓前那棵光禿禿的玉蘭樹幾天不見就已經開滿了花,白白的花朵從樹枝開到樹梢。我湊近樹仰頭觀賞,發現每朵玉蘭花的花瓣都呈倒卵橢圓形,像是用上好的和田玉雕塑而成,潔白潤澤,根部是淡粉色,有的花瓣向外舒展,有的緊緊聚合在一起,等待綻放。微風吹過,玉蘭花宛如一群千姿百態的仙女在風中搖曳,翩翩起舞,同時,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雖不濃郁但卻格外清新,令人心曠神怡!
玉蘭花是早春花木,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明朝人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記敘:“玉蘭花九瓣,色口微碧,香味似蘭,故名。”玉蘭花不僅是著名的觀賞花卉,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它的根可以祛風散寒通竅;葉可以清熱利尿、止咳化痰;花可以化濕、行氣、止咳。民間常用玉蘭花泡茶,也可用花瓣製成玉蘭餅,用白糖醃制玉蘭糖,做甜食餡或蒸糕的配料。
古人有許多讚美玉蘭花的詩句,比如:“淨若清荷塵不染,色如白雲美若仙。微風輕拂香四溢,亭亭玉立倚欄杆。”還有:皎皎玉蘭花,不受緇塵垢。莫漫比辛夷,白賁誰能偶?”等等,可見玉蘭花代表了純潔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看到雪白的玉蘭花我想起另一種與玉蘭花同科不同種的紫玉蘭,紫玉蘭外紫內白,其花苞叫做辛夷。關於辛夷,還有一個民間故事呢。相傳,古代有一位秀才經常鼻流膿涕,四處求醫,均無效果,他十分苦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一天,他在一棵古樹下準備自縊,被一位過路的老樵夫救下,樵夫問明緣由後告訴他說:“此山中有一種藥可治此病。”秀才忙問藥名,並拿出銀兩酬謝。樵夫笑笑說:“老夫認柴不認藥,救人一命值幾何?心誠意懇香撲面,活命自不懼坎坷。”然後用手往深山一指,就走了。秀才按照指點到深山中尋找,終於發現一種花樹,香氣撲鼻,它的花苞好像毛筆頭。他采下一些花苞,煎水連服半個月,果真痊癒。從那以後,秀才就用這種花的花苞為得鼻病的人醫治,都收到了顯著療效,他也成了當地的名醫。人們問起藥名時,他覺得這藥是樵夫暗言指點,自己意會所得,就叫“心意”吧,久而久之,就傳成了後世的“辛夷”。
其實辛夷在醫藥學中早有記載,《神農本草經》中說:“辛夷味辛,性溫。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皯。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 《名醫別錄》有“辛夷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面腫引齒痛,眩冒身兀,兀如在車船之上者。”的描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曾寫道:“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天,所以能溫中、治頭面目鼻之病。” 他認為“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可見辛夷的“辛”指其藥性,“夷”指花蕾初生時的嫩芽——荑,是一味祛風通竅的良藥。
在乍暖還寒的初春,辛夷花苞初露枝頭,如支支畫筆,飽蘸濃墨,直指天空。難怪明朝詩人張新用“誰信花中原有筆?毫端方欲吐春霞”來描述辛夷。
無論是純潔的白玉蘭,還是豔麗的紫玉蘭,它們最大的特點是先開花後長葉,這是因為玉蘭的花芽位於枝條的頂端,花芽一般在前一年的秋季就形成了,當第二年春季氣溫升高後,頂芽比側芽優先獲得營養就很快開花了,而葉芽需要等到氣候更暖才萌發,就出現了先開花後長葉的現象。
玉蘭花花滿枝頭,不需要葉的陪襯,而且花期只有二十天左右,但它們在這短短的花期裡,把自己最美、最燦爛的一面留給了人,有如我們一味的在純淨自己,極盡全力展示出自己的最純、最好、最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