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紀輕輕就遭遇親人離世,但面對家庭和國家的需要,她堅強地承擔起責任,其功績不亞於男子。

班昭又名班姬,是東漢著名的女史學家和文學家,生於儒學世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壽之妻。

1.出身世家
班昭的父親班彪,博學多才,尤好史學,班彪有感於《史記》僅寫到漢武帝時期,因此多方採集西漢遺事,繼《史記》後寫成《後傳》數十篇。
 大哥班固是 “漢賦四大家”之一。他任漢明帝的蘭台令史,奉詔撰史。他和班昭在父親《後傳》的基礎上撰寫的《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被稱為“前四史”之一。漢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隨大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到株連死於獄中,而當時《漢書》還未完成。
二哥班超,是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他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名言,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多年間,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的回歸和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班超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
班昭家學淵源,博學高才、行止端莊、文采飛揚。但她不幸青年守寡,其夫去世後,她謹守禮節,孝敬公婆,養育子女。她不僅有淵博的才智,還具有與二哥一樣的堅韌精神。

2.續寫《漢書》
中國從黃帝時期己經開始設立史官,史官通過記錄史實來記載和傳承文化。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很重視修史,以史實來告誡後人,特別是史本身所具有的明鑒作用,用以制約當朝的政治,是政治與文化功能的有機結合體。唐太宗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之句,可見史書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因班固著《漢書》未竟而亡,朝野上下無不引為憾事。漢和帝聽聞班昭才名卓著,詔令班昭續寫。班昭在班固在世時就參與了《漢書》的撰寫,和帝特許她到宮中貯藏檔案、典籍的東觀藏書閣去查閱典籍資料。班昭在四十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漢書》。班氏兩代人的努力與心願最終在班家小妹手中得以實現。
班昭在傳播和普及《漢書》方面也頗有貢獻。《漢書》剛一發行即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們爭相傳誦。《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它的記事始于漢高祖劉邦元年,終於王莽地皇四年。較《史記》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統地敘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體的律令規定。《藝文志》考證了各種學術別派的源流,記錄了存世的書籍,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
馬融,是當時著名的儒家學者、經學家,他的門生中有遍注六經的鄭玄,還有被譽為東漢“儒宗”的大學者盧植。他為了讀懂《漢書》,跪在東觀藏書閣外拜班昭為師,聆聽班昭講解《漢書》。
女子修史在二十四史中,班昭是空前絕後的一位,“班姬續史”也被傳為佳話。

3.為國盡力
因班昭德才昭著,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讓皇后和嬪妃們拜她為師,尊稱她為“曹大家”。
 

班昭的二哥班超駐守西域達30年之久,在年已古稀之時上表朝廷乞歸,但上表後達3年之久都未獲朝廷批准。班昭為兄長上書,言辭懇切、一語中的地指出西域各國見班超已老,而漢庭不遣人替換,易生叛逆之心。如有突發事件,已是垂暮之年的班超已無當年的英姿,恐力有不隸,難以周旋,于國家邊境安定不利。其中班昭還引用了周文王建造靈台時,掘地得死人骨命人改葬和魏文侯之師田子方,見文候棄其老馬,認為此舉非仁,於是收養老馬的典故。讚揚和帝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念。中華文化播於西域各國,漢庭應作出表率,讓年高的功臣還鄉安享晚年。和帝覽奏戚然動容,於是令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回朝。班超雖是班昭之兄,但班昭的上書是站在國家大局的基點上,目光獨具,因此獲得和帝的首肯。
漢和帝的皇后鄧綏,是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她出身名門,15歲入宮,22歲被冊封為皇后,拜班昭為師。元興元年漢和帝突然駕崩,面對著“主幼國危”的局面,25歲的鄧綏臨朝稱制。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政事,竭盡心智為朝廷盡力。班昭曾諫言太后,准太后的兄長、大將軍鄧騭功成身退,以避免外戚專權而誤了一世英名。鄧太后認為班昭所言有理,准鄧騭借母喪守制辭官還鄉。
鄧綏執政16年間,對內使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的政治家。她的成就與其師傅班昭的教導與輔佐是分不開的。

4.流芳後世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鄧太后身著素服哀悼,並派使者監辦班昭的喪事。班昭著作頗豐,今僅存七篇,其中最有名的是《女戒》。《女戒》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家訓,不料京城世家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女戒》後來成為上至後妃下至平民女子立世安身的必讀之書。
班昭在丈夫去世後獨自養育兒女,奉養老人。她不僅續《漢書》、作《女戒》、為後妃師,而且還參與政事。用現在的話說,她是成功的職業女性;她年紀輕輕就遭遇親人離世,但面對家庭和國家的需要,她堅強地承擔起責任,巾幗不讓鬚眉。為國家貢獻才智,其功績不亞於男子。對班昭這樣的奇女子,宋代徐鈞有詩贊道:“有婦誰能似爾賢,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編漢史何須續,女戒人間自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