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換位思考,從內心真正為別人著想,尊重、理解、包容他們,有什麼事及時溝通,又有什麼關係處理不好呢?!
李婆婆的兒媳婦小芸是社區裡公認的好媳婦。
李婆婆腿摔了幾個月,小芸一日三餐都端到跟前,婆婆有了好轉後,她一有空就陪著出來鍛煉,李婆婆都說,她娶了個比女兒還親的兒媳婦!
鄰居張奶奶很羡慕李婆婆,她經常望著李婆婆和小芸的背影,長長歎息:“唉……要是我躺在床上,不知我那兒媳會怎樣呢?”
張奶奶有一個兒子,含辛茹苦養大了,結了婚,生了子。在張奶奶眼中,那媳婦哪有做媳婦的樣子?飯不會做,家不願收拾,大事小事全靠兒子張羅,現在他們買了房子單獨住,兒子倒是經常來看望她,可那兒媳,兩三年都沒來過。
週末,張奶奶在社區裡遇到了小芸。
張奶奶說:“你婆婆真有福氣,遇到了你這麼好的兒媳婦!”
張奶奶說起了自己的兒媳婦,把一肚子的不滿全倒了出來。
小芸微笑著聽著,等張奶奶說完,她說,“阿姨,我能問您幾個問題嗎? 您可別生氣呀!”
張奶奶說:“看你說的,我哪能生氣呀。”
“您媳婦下班晚讓您兒子接的時候,您高興嗎?”
“不高興啊,我兒子上一天班那麼辛苦,還得接她,她又不是不認路,自己回家不就行了。”
“您兒媳婦生孩子時,您有沒有好好照顧她?”
“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什麼都不幹還嫌累,不就生個孩子嗎,我們那會兒,孩子才幾個月我們就上班了。”
“其實,我和您兒媳婦一樣。”
張奶奶愣了一下,“怎麼可能呢,誰不知道你是出了名的好媳婦。”
“我加班晚的時候,婆婆總讓兒子來接我,她說女人一個人回家太晚不安全。”
“我生小孩時,婆婆五點多就起床精心熬制又濃又香的小米粥送到醫院。在家坐月子時,婆婆天天為我煲湯,晚上都是她管孩子。她說,“女人一輩子最難熬的就是這段日子,剖腹產傷元氣,一定要好好調養”!
張奶奶有些不好意思了。
“每天我下班前,婆婆都打電話問我晚上想吃什麼,給我做。逢年過節,婆婆早早替我買好禮物讓我帶給父母。她常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善待別人是在給自己積福増壽!”現在,大家都看見我待她如親媽,但大家不知道,一直以來,她對我像親閨女一樣啊”。
張奶奶想說什麼,張了張嘴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 阿姨,您說我遇到這麼好的婆婆,能不做個好兒媳嗎?”
是啊,將心比心,李婆婆是在給家裡積善積福啊!
張奶奶想起兒媳婦坐月子時,親家母經常過來給兒媳婦做飯的情景。
張奶奶也想起孫子上學時,兒媳想讓她去幫助接送孫子,自己認為膝關節不好,上下樓不方便,就拒絕了。
對比李婆婆,張奶奶發現自己過去哪裡是在積善呢? 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兒媳婦,根本沒考慮媳婦剛進婆家的不適應,懷孕期間的不舒服,坐月子需要照顧。。。。。。現在,社會競爭那麼激烈,年輕人壓力多大呀!兒媳又要工作、又要管兒子,丈夫又經常在外地,還要還房貸,自己沒有替她著想,沒有在她需要時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對她心生不滿。細想想,媳婦生長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不一樣,怎麼能按自己的意願要求她,用自己的喜好評判她呢?難怪人家不願和她來往呢!
張奶奶決定轉變自己,把家裡的“和氣”建立起來。她主動去親近、關心兒子一家,經常給他們打電話問寒問暖,兒媳愛吃雞蛋西葫蘆餡餃子,她就隔三差五做一次送去。有時,兒媳忙不過來,張奶奶就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兒媳非常高興和感動。張奶奶的轉變也帶動了兒媳的變化,一到週末,兒媳就帶著兒子來看望奶奶,把張奶奶家收拾得窗明几淨。張奶奶要拔牙,兒媳就主動陪她一起去,還搶著付了款,張奶奶深深體會到了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快樂和幸福。
一天,張奶奶遛彎時又遇到了小芸。
“謝謝你那天提醒了我,不然,我還一直戴著有色眼鏡看兒媳呢!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要想別人善待自己,自己首先要善待別人!”
小芸微笑著看著張奶奶,“是啊,如果我們能換位思考,從內心真正為別人著想,尊重、理解、包容他們,有什麼事及時溝通,又有什麼關係處理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