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老鼠所引發的思考。

暮春的夜晚,清風徐徐。忙碌一天的人們沿著地鐵旁的林蔭小道走向回家的路,三三兩兩的人們,有的說笑,有的哼著小曲,好不愜意。這時突然聽到前面有姑娘尖叫了一聲“啊,這是什麼東西,血刺呼啦的,這麼可怕……”聽到聲音,周圍的人也都停住腳步,我也到跟前看了看,原來是一隻渾身有血的死老鼠,足足有二十釐米長,看著確實有點嚇人。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慢慢的又都捂著鼻子離開了,路過的小姑娘也都快速跑過去。

在此刻,我也走過去幾步,但是想想不忍心它這樣“曝屍路邊”,還得回過頭把這只死老鼠埋葬了。那時候也有掙扎,這麼大個的老鼠,渾身是血,口袋裡沒有手紙,身邊也沒有任何能用的工具啥的,這可咋辦呀。最後在樹下找了幾個小樹枝,徒手挖了一個洞,把它夾起來放入其中,掩埋起來。同時也給它念了會佛號,祝願它能去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做完這一切後,心情特別舒暢。

在回家的路上,回憶起老師曾經給我講過的一個故事:有一天,佛陀對著所有的弟子在講經說法,忽然對阿難說:“前面有一個村莊,你去向正在井邊洗衣服的老太太那打一桶水來,記得態度要和善一些”,於是阿難提著水桶按照佛陀指引的方向走去,過了一會就看見一個村莊,正好有個老太太在井邊洗衣服,阿難走到老太太跟前雙手合十,恭敬的問老太太“施主,我可以取井裡的水麼”,老太太抬起頭來看到阿難,非常生氣的說到“不行,這水只能給我們本村的人使用,其他的外人都不行”,說著還趕阿難離開。任憑阿難怎麼請求都不行,老太太始終沒有讓阿難去打水。阿難失望的離開了,回到佛陀那裡之後,就把剛才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佛陀。佛陀沒有說話,轉而對舍利弗說讓他也去老太太那裡取水。舍利弗按照佛陀說的,到了老太太那去打水,當舍利弗走到老太太跟前,問可以打水麼,沒有想到,老太太非常高興,不僅親自給他打水,還匆忙的趕回家拿了一些齋飯給舍利弗,讓他在路上吃。舍利弗回來後,把自己遇到的情況給佛陀講了之後,在場的其他弟子和阿難都很疑惑,問這是什麼緣由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別呢?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這時候佛陀開示道: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位老太太有一世是老鼠,它死後在路邊暴曬著……阿難在那時候是個賣貨的商人,正好路過那邊,看到這個死老鼠,心中厭煩,捂鼻而過……而舍利弗那時候呢正好是個趕考的讀書人,看到這個死老鼠之後,心中起了憐憫之心,於是就用泥土把它埋了。過了久遠的年代之後,現在他們互相見了面,因而產生了不同的差別待遇,大家可以想像這其中的緣由……

想起這個故事之後,這讓我不禁感歎:阿難和舍利弗與一個小動物都有著這樣千絲萬縷的關係,兩個人的不同做法竟然直接影響著他們日後所要面對的一切。真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想想我們每個人每天要遇到的人和事情都是非常多的,殊不知這曾經都有過什麼樣的淵源,有時候不如意的時候,甚至會對自己的家人,親戚,同事和朋友產生埋怨和不滿,現在想想這肯定是有緣由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查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彌補過失,化解恩怨,真的是與他人無關。久遠年前的阿難和舍利弗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了我們做參照,他們的精神和行為給了我們現世的選擇,我想每一個看到此故事的人都是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