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長生的秘訣嗎?也許月桂的傳說能告訴你答案。

每當中秋來臨,我就特別懷念以前在桂林生活的日子。仲秋的桂林,大街小巷都飄溢著桂花的馨香,讓人心曠神怡。

在桂花飄香的季節裏,那時的我會和小夥伴們相約在休息日去搖桂花。我們提著水桶,拿著象床單大的塑膠布和長竹竿,找一顆高大的桂花樹,將塑膠布鋪在樹下,用竹竿輕輕敲打樹枝,或者手抱著較低的樹枝搖晃著,盛開的桂花在震動力的作用下紛紛飄落。不一會,塑膠布上就鋪滿了一層厚厚的金黃色的桂花。我們把桂花倒入水桶中,再換一棵樹去搖。我們沐浴在桂花雨中,芬芳四溢,真是太愜意啦。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不到一個上午就能收集好幾桶鮮桂花,我們把桂花拿去芳香廠,那裏有人專門收購鮮桂花。一桶桂花能換好幾塊錢,對那個年代的我們來說真是發了一筆小財呢。將桂花換了錢後,我們會跑到街上去一人買一袋栗子,把剩下的錢收起來,準備學校秋遊的時候用。然後我們就帶著一臉滿足地回家去了。那時覺得桂花樹真是“搖錢樹”呀。

因為生活在遍地桂花的地方,我對中國的桂花文化特別關注。除了歷史上有眾多的文人墨客對桂花題詞作賦外,桂樹的全身都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傳說彭祖常食桂而長壽;《說文解字》中稱桂是“百藥之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讚譽桂能“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桂林,遍地是勁秀不凋的桂花樹,一到花開時節,香飄十裡,真覺得是生活在仙境中。但最吸引我的是關於月中桂樹的傳說。

早在漢代之前就有月中有桂樹的傳說,到了唐代在《酉陽雜俎》中記載,傳說月亮中有一高五百丈的桂樹,此桂樹具有超凡的“神力”,樹下有個叫吳剛的人,因修煉犯錯被罰砍伐桂樹。但月桂樹被砍後,創口隨即自動癒合,吳剛砍伐不停,但至今月桂屹立不倒。因月桂樹有創即合的超常再生能力,月桂也就成了月有陰晴圓缺和不死的象徵。

圖片來源:fotolia

我後來雖然離開桂林了,但桂花始終是我最喜愛的,不僅因為它細膩而悠長的香氣令人舒適,而是桂花的幽香總讓我想起月亮中那棵象徵長生的不死樹。不管給它什麼樣的創傷,它能很快地自愈,月雖有虧,卻能自圓,這應該就是長生的秘訣吧。

正如孟子說:“天欲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當遇到挫折和不痛快時,如果將其看成是挨了吳剛的“斧頭”,那就會沉浸在“痛”中,而且會越來越痛,最後可能就會“被伐倒”了。如果把挫折看成是提高自我能力的好機會,是“曾益其所不能”,那它就是“無剛之斧”,不會動你分毫,只能令你成長。我很感恩月中不死樹給了我關於自愈力的啟示,這麼多年來深感這種自愈力的力量,使我走過許多坎坷,在記憶中留下了令人難忘的風景和芬芳。這樣看來“長生”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目標,而是以心轉境的功夫。我們的祖先早已給我們留下了長生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