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被“嘰嘰喳喳”的鳥鳴喚醒,躺在床上就能想像鳥兒們正圍著我給它們準備的食水歡快進食的樣子,腦海中又浮現出那只斑鳩的眼睛。

圖片來源:北京德亨中醫藥科學研究院

在大都市鋼筋水泥叢林般的樓群裡,少有鳥兒光顧我們高層住戶窗外。那天巧了,我向窗外看時,正好有一隻斑鳩站在陽臺外的空調護欄上往裡張望,我們隔著紗窗四目相對。對視中我清楚的看到斑鳩安靜清澈的眼睛,透過它清澈如鏡的眼睛我仿佛看到南北兩極變暖後冰川在崩塌,地球上上百種動物瀕臨滅絕,大量動物由於生存環境惡化掙扎求生……,對視著斑鳩的眼睛,我感受到一種來自鳥兒的期望,同時也反省自己只有深深的憂患意識而沒有積極的行動,意識到對於以斑鳩為代表的鳥兒我應該做點什麼了。

說幹就幹,我找到一塊五合板,在陽臺外這個沒裝空調機的空調架上固定好,在上面放上水盆食盆,同時固定好以防高空風大刮跑,這樣一個小小的小鳥之家就在高樓窗外建成了。雖然天熱出了一身汗,我還是很高興,並且希望那只對視的斑鳩再來。

從那天起,我多了一份心思:給小鳥的水盆添水,食盆加玉米渣、綠豆米飯、麵包渣、黃瓜條等等。雖然鳥兒敏感,見不到它們吃食的情況,但它們進食時歡快的叫聲傳遞著心滿意足;還有空調欄杆上的糞便留下了它們光顧的痕跡;除了常客麻雀斑鳩,甚至有一天還看見一隻大喜鵲吃食的身影。

一個不起眼的小鳥之家,讓鳥兒有了落腳進食之地,可以盡情的來去自由,無拘無束。也把我和鳥兒的距離拉近了,關係密切了,早上被鳥叫醒時心情大好,與鳥共用美好晨光。

圖片來源:北京德亨中醫要科學研究院

我們人與自然和動物的關係,本來就是我和鳥兒現在這樣包容互惠共處同生的。建個小鳥之家是我在生活中應該意識到的一份責任。小鳥乃至任何一種生命及物種生存環境的被破壞剝奪,都與未來人們的生存狀態息息相關的。

因為人們怎樣對待大自然與動物,大自然就會反過來同樣對待人類。今年的澳洲山火、新冠病毒、美國流感、非洲蝗災、洪水氾濫等極端災害已經在警示。小鳥之家是我在改善自己與鳥兒的關係,願自己的良知籠罩著鳥兒們,成為關愛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