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與解構的生活態度是具有創生性的,它是對過去的接納,並在過去的基礎上創生,是對生命意義的昇華;是人們在解決當下的問題時不固守過去的規則,使生命永遠保持一種旺盛的生命力,並保持對當下環境的適應性的一種功能。

我們平時給許多東西命了名,同時在思想中將其功能也在命名的同時固定了下來,慢慢地就認為這是真理了,就是這樣的。對於這個問題我進行了一些思考。

有一次,我的脖子上出了一些紅疹,非常不舒服,用了常規的辦法也不見好。正好我在朋友家做客,朋友建議我將茶壺裏沖過的茶葉搗爛后敷在紅疹處敷30~40分鐘,茶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解決這種症狀效果很好。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說幹就幹,我急忙搗了許多茶葉渣,要敷的時候傻眼了,怎麼敷?我總不能不動吧,茶葉放在脖子上還不得往下掉呀,還有身上的衣服就別想乾淨了。朋友說用紗布或繃帶包著,一下子又找不到紗布和繃帶。我說不用了,就撕下一段卷紙,將茶葉放在紙上,就把這段卷紙當紗布吧,這紙用完就不要了。我把茶葉鋪在衛生紙上,扣在有紅疹的部位。但用什麼固定呢?我一開始想用膠布,朋友家裏剛好沒有膠布。我想想膠布也不好,因為衛生紙很容易破,即使用膠布粘上了也可能會破。我就去廚房撕了一個大的保鮮袋,蓋在衛生紙和茶葉的外面,象繃帶一樣繞脖子一圈再打了個結,這樣就完美地解決了現實的問題。茶葉是濕的,有朔料保鮮袋蓋著也不會弄濕、弄髒衣服,而且在朔料的覆蓋下,茶葉的成分更易滲透進皮膚,因為保鮮袋夠大,正好繞脖子一圈,打上結,固定得很好,我也可以自由活動。

誰又能想到保鮮袋還能當繃帶用呢,這就是創生性吧。我想創生性是生命與生俱來的吧,是生命的本性,可以使生命對環境有無限的適應性的,只是我們在生活中接受的規則越來越多,把本性給埋沒了。歷史上人們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在與自然和社會的互動中建構了輝煌的文化,這些歷史文化是適應過去的生活環境的,而反思與解構的生活態度是使生命回歸本性的一種途徑。

圖片來源:fotolia

這種生活態度是具有創生性的,它是對過去的接納,並在過去的基礎上創生,是對生命意義的昇華;是人們在解決當下的問題時不固守過去的規則,使生命永遠保持一種旺盛的生命力,並保持對當下環境的適應性的一種功能。孔子曾說:“觚不觚,觚哉!觚哉!”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