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走不動了,我也要騎腳踏車。”
“剛才進公園的時候叔叔、阿姨們問你要不要騎腳踏車的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呀?”
“我說我想自己走,這樣方便看小鳥、小鴨子還有漂亮的荷花,騎腳踏車看不清楚。”
“可是現在我們走到半路,已經租不到腳踏車了。這是一條環湖的路,我們要麼繼續往前走,要麼就往回走,你看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
說話的母女倆是我的大學同學高老師和她上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兒倩倩。我們班自大學畢業後幾乎每年的暑假都會組織一次同學聚會,今年因北京延慶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所以同學們相約來北京相聚。這是大家在距世園不遠的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遊玩,這個野鴨湖是北京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據說這裡光鳥類就有280多種,當然就更少不了野鴨、魚和各類昆蟲了。這些小動物們對於孩子們來說自然吸引力是很大的。
聽到她們母女倆的對話我走過去說到“要不然我們先去湖邊的長椅上休息一下,然後再做決定怎麼樣?”
“好呀好呀,我們先過去坐一會兒。”倩倩立刻對我的提議表示支持。
趁她們母女倆往湖邊長椅方向去的功夫,我給此前選擇騎四人腳踏車的同學打了電話,讓他們再辛苦一下,過來接一下落在後邊的同學和孩子們。當我打完電話走近高老師她們母女倆的時候,就聽到高老師對倩倩說“倩倩,你看湖裡的荷花多漂亮啊,我突然想起來一道關於荷花的數學題特別有意思,你想不想做一下呀?”
“好呀,您說來聽聽。”
“好的,你仔細聽好啊,這個題目是這樣問的‘池塘裡的荷花每一天都會以前一天的2倍數量在開放,如果到第30天, 就開滿了整個池塘,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
“這太簡單了,到第15天荷花就開了一半了。”
“不對,不是第15天,而是第29天。”
“對對,是第29天,我剛才疏忽了。根據已知條件可以推算出到第29天的時候荷花僅僅開了一半,直到第30天也就是最後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
“不錯,你說對了。那你說說這池塘裡的荷花哪天開的最快呀?”
“這還不簡單啊,當然是最後一天開放的速度最快了,等於是前29天的總和呢。”
“看來我閨女的數學還學的真不錯呢。”
“那當然了,這次期末考試我的數學得了100分呢。”
“倩倩媽媽問你,從剛才這道數學題裡你得到什麼啟發沒有呀?”
“說不好,您給我講講吧。”
“媽媽的體會是我們很多人開始做事的時候都很用力,但到了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他們卻放棄了堅持。大多數人都是在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放棄的,你說這多可惜啊!”
“媽媽我明白了,做事情越到最後越應該堅持。”
“是啊,越接近成功的時候往往越困難,越需要堅持……。”
叮鈴鈴,隨著一陣清脆的鈴聲,接我們的腳踏車到了。車上的老同學大聲朝我們這個方向喊著“車來了,大家快上車吧。”
這時只聽倩倩大聲說著“叔叔,您拉阿姨她們吧,我和媽媽自己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