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了遍地蒲公英的季節了,聽長者說還有一個美麗的傳奇故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當北國的寒風已漸漸散去,南方早已經春意盎然。春來了,在小河邊,在樹林中,在田間壟地裡。伴隨著一朵朵風吹散的蒲公英,想起了兒時在草地上的歡歌笑語。

說起蒲公英啊,大家肯定不陌生,可惜在城市裡卻很少見到。上週末和朋友一起去郊外踏青的時候,看到在運河邊上的樹蔭下,長滿了碧綠的蒲公英,嫩葉青青。旁邊還有不少人在採摘,聽一位年長的阿姨說,這時候的蒲公英最好吃,鮮爽可口,最適合這個季節吃,因此也被稱為“春菜”。順著河邊,抬眼望去還有很多很多,以前聽老師講過曬乾的蒲公英可以用作中藥,煮水喝還可以清熱解毒。此時覺得這上天的恩賜剛剛好,遍地都是寶。

圖片來源:網路媒體

這時候,朋友說道,剛才百度一下,蒲公英作為中藥用,最早見於《新修本草》,謂其“主治婦人乳癰腫”。關於蒲公英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故事:據說在黃河岸邊住著一位姓蒲的員外,蒲員外膝下只有一女,名“公英”,她美麗善良,與丫環翠兒親如姐妹。有一年,公英突發高燒,四處求醫,仍不見效,直到臨終前公英才羞澀地告訴翠兒病因是由於乳房腫痛難忍所致,原來她患的是乳癰。小姐死後,翠兒念及主僕情深,常到墳前祭奠。來年春天,她意外地發現小姐的墳頭生出了一片從未見過的野草,金黃色的花瓣猶如公英美麗的笑靨。秋後,野草的種子隨風飄落,播散大地。次年中原大旱,百草枯萎,而這種野草卻染綠了荒原。就在這一年,翠兒不幸也患了乳癰,在祭奠小姐時暈倒在墳前,朦朧中她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墳頭野草,非同尋常;既治乳疾,又度饑荒。”翠兒醒來既驚又疑,心想莫非是小姐在點化自己?她試著采些野草回家食用,果然數日後乳癰漸愈。隨後,翠兒用這種草治好了許多的乳癰患者,人們由此草藥效聯想到它的來歷,認為它就是美麗善良的公英小姐的化身,由此就稱它為“蒲公英”。

聽著這故事,使我陷入了沉思,原來一株小草的來歷都有如此動人的生命歷程,它把最好的生命價值給予了世人,帶著“公英”小姐的期待,傳遞著愛的光芒,遍灑大地。既能幫人治病,又可渡人饑荒,在生機勃勃的春天給人無窮的力量,真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足以稱之為春天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