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轮月,地上万盏灯。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今天是继春节之后我国传统上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民间也有称元宵节为团圆节。
节日由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
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后吕后病死,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谋,欲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起兵讨伐诸吕,“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于是便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节日启迪
元宵节的来历使我们体会到之所以把元宵节又称为团圆节,其寓意是很深远的。“团”寓意一团和气,“圆”寓意圆圆满满,只有和气才能圆满。
团圆不仅仅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还包括家人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包容理解、相互忍让。在日常生活当中,在人与人相处时更需要“团圆”。人们常说,“温柔自古胜刚强,积善之门大吉昌”,“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其实,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矛盾的产生恰恰是由于不能包容理解他人,行为处事时不能时时温柔待人。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都是如此。
因此,学会宽容忍让,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如《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中所描写的“百忍成金”的故事。据说在唐高宗时期,有一位名叫张公艺的员外,因平时乐善好施、宽容大度被人尊称为张善人。他曾发愿要行一百件大忍之事。而在忍过了九十九次之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的那一天,相传,吕洞宾化身乞丐,为考验他,先是要求坐主桌高位,而后又要留宿张府新房,在新房中不住的说:“看得破,跳得过”。等到第二天早上,众人发现新房中已无老乞丐的身影,反而在婚床上发现了一尊与真人同等大小的金佛像,同时看到墙面上题字:“有容之士福自在,无忍之心祸难消。自来黄金无足赤,却道世间有完人。”下边落款是——纯阳子吕洞宾。
有一船夫听说此事后,妒忌抱怨富人越富越有,而自己越穷越潦倒。此时船上刚好有一位秀才书生,听后对船夫说张公是因历经百忍而得的金。船夫不服气坚持称自己能做到千忍,当书生反问数次后,船夫坚持不住,怒气抱怨书生多管闲事、唠唠叨叨。书生笑道:“汝不是说能千忍乎?吾才问几句,汝已受不了,看来汝注定是个穷汉,要辛苦一辈子了。”言罢,化为一阵青烟,飘然而去。同时天外传来梵音:“有容之士福自在,无忍之心应当贫。世人何必忧天命,须知有果必有因……”。原来书生正是欲上泰山的吕仙人,船夫悔之晚矣。
后来唐高宗要封禅泰山,正好路经张家庄,闻随行官员谈论张公及船夫这桩奇事,便亲去张府询问张公:“卿有何法,使得仙人现身,赐汝金人?”张公道:“臣遇非人则容,逢非事则忍。并将每桩忍记锦笺上。”说罢,出示长卷锦笺,足有一百多个“忍”字。显然,张公已历受一百多次难忍之事。高宗顿有所悟,感动得流下眼泪,说道:“天下若效张翁以容待人,以忍遇事,则可太平。此乃我天朝之幸也!”说罢,即赏张公缣帛一百匹,御题赐书“百忍堂”三字。
百忍成金的故事所留下的不仅仅是仙家传说,更是一个值得传承的立身处世之法。这是人性的光辉,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
元宵节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祈求上天赐福。其实上天赐给大家真正的福就是能有一颗冷静且旷达的心胸,不情绪化,遇事总能“团圆”,理智的去处理问题,做到理解与倾听、包容和忍让,上天自会赐福。百忍成金故事中的张公艺就是因为他能够在一次次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忍”,去掉自己不好的想法、不好的情绪,一次次严格要求自己,最后仙人才给他显出金身,看到真相。
天上一轮月,地上万盏灯。元宵节到了,无论您身在何地,别忘了挂起花灯,点亮心灯,让它们照亮节日,照亮您的生活,照亮您的未来。
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