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一个如何思考问题的人呢?

前几天我家先生拿回来一小箱梨,说是去京郊朋友家小聚时那位朋友送的。

我打开箱子一看,圆溜溜的梨很可爱,只是每一个都是青色的,看不出是什么品种。

于是我就问先生:“这是什么梨呀?”

先生说:“梨的品种很多,我也不太清楚这梨具体是什么品种,可能是京白梨吧。”

我拿了一个尝了尝,口感挺酸而且还比较硬,先生说记得临走的时候朋友说:“今天你们哥几个来看我,我也没啥准备,就给大家摘几个自家种的梨吧。只是这梨还没完全熟,拿回去先放一放,等颜色慢慢变黄了再吃。”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就先放一放,再等等。”我于是把梨放到了阳台上。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过了一周,我看到梨变黄了,就洗了几个,结果一咬开,发现梨肉变成了浅棕色,而且口感不怎么甜,仍然有点酸。

此时我随口说道:“这梨没坏吧?还能吃吗?”,“口感还是有点酸,我怎么觉得这不是京白梨啊?记得之前正宗的京白梨熟透了是那种黄黄的,软软的,而且很甜,水分也足,跟这个梨好像不一样”,“我觉得这种梨不怎么好吃”。

先生说:“也许是提前摘下来的缘故吧,自然成熟的和生着摘下来放熟的味道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时女儿端着果盘从厨房里走出来说:“我在梨块里放了一点酸奶和蜂蜜,感觉味道还不错,酸酸甜甜的,挺好吃”。

听女儿这么一说,我也走过去尝了几块,感觉味道确实不错。

此时我意识到,由于梨的品种不同,口感也会各异,因此梨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由于我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和个人比较喜欢吃甜的东西,而且在吃法上也比较单一,于是就产生了一个“这种梨不怎么好吃”的结论。

我发现自己过程中多次提到这个梨的口感不够好,同时还用过去吃过的梨与这次的梨作对比,以自己的喜好和过去的经验作为衡量标准,觉得这个梨就应该是怎么样的才对,如果不是这样的就不对了,就不好吃。可是我却忽视了这次朋友送的梨可能并不是我所认为的那种京白梨,而且这些梨都是在成熟之前被摘下来的。既然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怎么还能用过去记忆中某种梨的味道来衡量和评断当下的梨呢。

由此我看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什么东西,什么事情“就应该是……”,或者“不应该是……”,这种以个人的经验作为衡量标准,以自己固有的观念去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在处理和解决其他问题上也经常会表现出来,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特别注意觉察和改正的地方。

此时我一边品尝着果盘里的梨,一边跟先生和女儿说“我想把剩下来的梨做成果酱,你们看怎么样?”

“好呀,好呀”女儿赞同道。

先生说:“好主意,又增加了一种吃法,我觉得梨酱的味道一定会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