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被中国的文人与梅、兰、竹并列为四君子,作为正气的象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自有其风骨。
今天走到小区广场,见广场上摆的花已换成了菊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看到菊花我才意识到:秋天来了。因为我出生在秋季,所以我很喜欢菊花,尤其是蟹爪菊花,花瓣细而卷曲,象一簇如意,风姿绰约。我心情大好,走过去欣赏起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菊花在我国早有的记载,“菊”本做“鞠”,是穷尽的意思,是指深秋季节其他的花早已凋零,只有菊花开放,菊花过后再无其他花了。所以,唐代元稹有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国人早在周代就有食用菊花的记录,菊可治膝风疼痛,并有祛热解毒,利血气,益寿延年的功效,因此古人趋之若鹜。《名山记》中还有:“道士朱孺子服菊草,乘云升天”的记载,可见菊花不凡。
菊花被中国的文人与梅、兰、竹并列为四君子,作为正气的象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自有其风骨。我不由想起了陶渊明,菊花的意象进入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称得上咏菊典范的当属东晋陶渊明,他脍炙人口的《饮酒》诗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继陶渊明之后,菊花代表了归隐。 “心远地自偏”,如果心不入境,哪怕身在闹市,心也在悠然的田园,也许这就是归隐的真正意义吧。自己能把控自心,保持清明,那么无论身在何处、所遇何事,心都是不入境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越是身处熙熙攘攘地,越是炼就自我控制力的机会。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淡淡的菊香深入肺腑,神志为之一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