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怎样鼓励孩子?

一天,儿子跟我讲了一件学校的事:他和同学在操场踢球,有位同学一个大脚把球踢得又高又远,球砸到了正在路过的班主任杜老师头上,另一位老师生气地把踢球的孩子叫过来狠批了一通。晚上,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先生,先生说:“踢球的肯定是儿子。”我说:“不会吧?如果是儿子踢的,他没必要隐瞒吧?”可先生却很肯定地说:“咱们的孩子什么样,咱们又不是不知道,肯定是他干的!”先生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打起了鼓,赶紧微信问了两位同学家长,他们也都不清楚,第二天我又问了杜老师,才确认球不是儿子踢的。

先生得知结果后,有些不好意思,说:“这次真是错怪儿子了。” 我说:“是呀,你每次陪他踢球,不管他踢得多么不好,你都是先鼓励他有进步,然后指出需要提升的地方,儿子果然踢得越来越好了,这都是你鼓励的功劳啊!怎么这次却把孩子往坏想了?”我俩边聊天边反思着对孩子的教育,发现平时对儿子不仅不够信任,还经常由于他的某些行为,或别人对他的某些评价而形成种种判断,比如认为他不守纪律、上课爱插嘴、经常跟同学打闹影响别人学习等等。现在想想,儿子之所以总是这样,不就是在提醒我们改变对他的那种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吗?

图片来源: fotolia

心理学有一个罗森塔尔实验,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带助手去一所小学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们随机抽取了一些孩子进行测验后,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交给了相关老师并赞许地说:“这些孩子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实验中,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话语对老师们产生了暗示,老师们又把这种暗示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我们常说,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适时的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使他们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行。我们这次非但没有相信孩子,鼓励他多分享学校的事情,反而误解了他,真是太不应该了。这件事情也使我发现,在教育孩子时,惯性的思维模式经常左右着我们家长,比如,看到孩子不认真学习,就认定他一定考不好;看到孩子不爱读书,就觉得他没有见识;看到孩子调皮,就断定捣乱的事一定是他干的......这些强加给孩子的思想就像大山一样压迫着孩子,孩子还能好吗?!所以,要想孩子改变,父母首先要改变。我和先生达成了共识:以后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警惕自己的思维模式,不用固有的观念看待儿子,不给儿子贴各种标签,同时,要多信任儿子,不断地用积极正向的信息鼓励他,为儿子助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