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精髓所在。

今天是农历戊戌年的大年初一,在这万象更新、既往开来的日子里,祝大家新春吉祥!万事如意!身体康泰!阖家幸福!

上一篇给大家介绍了中国历法的节气划分,下面继续给大家介绍中国历法的其他特点。

二.置闰

农历月的天数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古人将月亮背光的一面对着地球时,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叫“朔日”,将月亮最圆的一天叫“望日”。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为保证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而中国历法中常出现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这样每个月初一都不见月亮,而十五、十六都是望月。如此,月相的变化规律就体现在历法中了,而现行的公历并不能反应月相变化的规律。

古人观察到月相的变化不仅对地球的江海有潮汐作用,而且对人体的气血盛衰有很大的影响。如《灵枢•岁露论》中论述了月亮圆而不亏时,人的血气清利,肌肉充实,皮肤致密,毛发牢固,腠理闭合,烟尘污垢容易附着于体表,这时候贼风邪气不易侵入体内。月亏不圆时,人的血气虚,卫气散,形体缺少卫气的保护,肌肉消减,皮肤松弛,腠理张开,毛发凋残,烟尘污垢不易附着体表。这时候贼风邪气易侵入体内,而且会侵入的深,疾病发作也会猛烈。

又如《素问•移精变气论》说:“ 色以应日, 脉以应月, 常求其要, 则其要也”,由此可见月相不仅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心身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是医生诊疗时的重要依据。农历将月相固定在历法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养生保健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为了使以农历年与回归年的长度相合,我们的祖先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在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这一年变成13个月。这样,19个农历年的总日数与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就十分接近了,可以保证农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相符,日历和天时就不会错乱。因为闰月无中气,因此民间对闰月有许多禁忌,如有闰六月不宜婚娶等习俗。

 

三. 干支纪元

农历用天干、地支结合阴阳与五行学说,组合成60年一个周期的甲子循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并标记天、地、气60年的周期。

天干共十个,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有研究表明以冬至日为参考,日、月、地运动的最小相似周期约为60年。除日月外,对地球影响大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星了,它们与太阳、月亮合称为“七曜”。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朔望月、五星视运动的会合周期近似为60年,农历的干支纪元法正好记录和体现了这一天文现象的轮回周期。现代的气象、地理学研究表明,气象规律和江湖的旱涝规律符合60年的周期节律。

中医学的运气学说使用干支纪元论述了六十甲子年中天度、气数、气候、物候、民病的变化规律, 从广裹的时空角度, 描述了天地人的统一。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六微旨大论》等篇中论述的,天气以6为周期,地气以5为周期,他们的共同周期为30;再加上阴阳,天气与地气的周期是60。“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用天干与地支来表述他们的变化。

运气学说不仅可追溯某人出生时的天气、地气环境,还可推出他的身体禀赋和属性,在今后的预防保健及疾病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超过60岁,则更加显示出干支纪年的60年周期的重要性。

如今年是农历戊戌(狗)年,根据运气学的理论,今年是中运为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的年份。在戊戌年天人应如何相应呢?中运的火会与人体的心、小肠相通应,太阳寒水在人属肾,太阴湿土在人属脾。在这样的环境下,身体的“气立”要保证身体与外界的环境和节律相一致,为了适应大环境,心、肾、脾及与它们相表里的小肠、膀胱、胃等脏腑的工作强度就较大。因此,今年应注意这些脏腑的调养,若这些脏腑原本就有些毛病的人更应该注意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尤其是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群更需注意保养。

中国历法可反映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及方位、天气、地气的运行规律,还可体现5、6、10、11、12、19、30、60、240、360、720、1440等众多周期的自然节律,是一种反应更广阔时空自然规律的科学的立历方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一瑰宝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具有珍贵的指导作用。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借此瑰宝向大家恭贺新禧!祝大家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