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愿您生活幸福!

滴水成冰的寒冬,与友人步入一家带有“宫廷涮肉”字样的饭馆坐下,当热气腾腾的铜锅子点燃,嘴里充满涮肉的香嫩滑顺美味时,身上寒气顿消,沉浸在轻松惬意中。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吃到酣畅时,一位身材适中的成年男子笑容可掬的来到桌旁说:“来吃涮肉了,这涮肉是有很多说道的。”边说边拿起一双公筷,端起盘中的羊肉推入火锅中示范起来。他说:“涮肉一定不要放进去煮,用筷子夹住一涮,马上提出水面,二次放入沸水中,一定要有第二次,这样才能激发出肉的香嫩口感,第二次在水中用筷子松开稍候,趁肉片中部略显红色时快速取出”。此时他的动作与话语是同步的,顺手拿起一只调料碗,把按他说的涮法涮好的肉用筷子夹出火锅,在调料碗里熟练的翻卷了几个个,挂匀调料,分在我与友人的盘子里说“你们尝尝”。入口,果然不一样。我说:“这肉怎么“涮”还这么多道道呢。”男子马上接住说:“对喽,关键在涮,涮就是八分在沸水中熟,两分在出水后到入口的过程中靠余热熟,正好香嫩可口,你要全在沸水中烫熟了,进嘴肉就熟过了。”我当场用手机翻查“涮”字,其中之一解释:“把肉片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就取出来沾作料吃”,嗯,今天看见怎么“烫一下”的操作与程度了,也看见在成年男子语言、动作中展现的“涮肉”鲜活的过程了。

此时,我才注意到挂在墙上的大屏幕里,播放着这位成年男子讲述涮肉的故事及接待来宾的视频,原来是这家店的老板。内心为之一动,体验到涮肉本身之外的生活目地。

老板的涮肉,展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在生活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遵循着食材感知天时地气的自然造化,法天地自然,依不同风俗,不同地域,不同习惯的饮食文化,不断的探索掌握肉及食材的特性与口感的边界及搭配,默默的与食材交流,在制作中恰到好处的触碰到食材的灵性。人的尊重换来食材呈现最好状态与给予的美味。从人把食材化为美味的蜕变、与天地一体的美食创意中,留下了自然的生活状态。无独有偶,想起在重庆、成都吃过的不胜其辣的四川火锅,菜谱上永远名列前茅的毛肚、黄喉、鸭肠,厨师会告诉你,鸭肠入沸水15秒极致新鲜。这种跨越地域的对涮品鲜香的共同体验与认知,同样展现着人对食材的尊重与自然的融通。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当年挥军前行中,路上突然想吃家乡的菜肴,但军情紧急无法花费长时间烹饪。随军厨师急中生智,把羊肉切成薄片在水中一涮,忽必烈吃完不误军情,因其独特鲜嫩被赐名涮羊肉。那位面对紧急情况创造出涮肉方法的军厨,骨子里拥有热爱生活,主动担当的精神,才会有又快又香又好的保留原生态的生活智慧涌现出来成就涮的吃法流传后世。现在有些人三餐对付吃,或把身体交给不靠谱的外卖过日子,恰恰缺少了老板、军厨对生活的热爱与鲜活的生命力,提醒我们需要恢复生活功能,找回美食后面的生活目的。

平时除了涮肉还能涮任何想涮的食材,所以商周时期的火锅称“古董羹”,这寓意像不像承载包罗万象的宇宙,代表饮食与天地一体博大。而滋味通过烹饪方法和各种厨具餐具的使用,既创造了华丽的美食,同样包含着一以贯之的文化。像国人使用筷子是把树枝作为进食工具开始的,筷子在汉代称为箸,明代开始才称为筷,筷子长7寸6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对应天圆地方,而方圆之道代表国人为人处世之道,寓意内方外圆,有主见讲规矩通情理重实践。饮食文化也是一本不断更新的山河乾坤地理图,到处蕴藏着生活宝藏。

看着在各桌食客间游走讲解的涮肉店老板,心中升起敬重之意,老板哪里只是在经营涮肉店,更是在不断赋予生活新的生命力做着文化传承的使者。用言传身教提醒我们在家做饭和日常生活中,怎样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这顿涮肉吃的真值,吃出了生活红红火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