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并从根本上达到真正防寒养肾、强健体魄、延年益寿吗?

如果有人问“你会防寒养肾吗”?很多人可能会说,这谁不懂啊!但是朋友,你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并从根本上达到真正防寒养肾、强健体魄、延年益寿吗?本文抛砖引玉,期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湿,无泄皮肤,使气丞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防寒

众所周知,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做到冬保三暖。

1.头暖 、对于体质弱者,头颈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颈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2.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3.脚暖 、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级生命。大家知道“三分病七分精神”,可见精神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谈到防寒,我们在抵御外界寒冷的同时,更要注重抵御“内在寒流”对我们身体的侵害。哪些是“内在寒流”呢?就是那些负性的思想意识、情绪等,比如:自私、贪婪、妒忌、遇事容易往坏处想、悲观、消极、疑心、焦虑、烦躁不安、恐惧、易怒等等。

如何抵御“内在寒流”的侵害呢?就要在平时加强对自己思想意识情绪情感的“觉察”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达到我们的思想健康纯净、行为适时合度。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在与自然、社会以及人的相处中,要善于向自然、向社会、向他人学习。

  大家都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如能破除和扭转自己只顾眼前、只看局部的不完整的认知以及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能着眼于大处,从整体上去看问题,就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从而有效地避免外感“风邪”,真正从根本上做到“防寒”。

养肾

中医“肾”的概念与西医截然不同。西医的“肾”单指人体的一个脏腑器官;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生、老、病、死、生殖等紧密联系,肾的功能贯穿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

《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故肾气充盛则筋骨强健,动作敏捷,精力充沛,生殖机能正常,胎孕得以化生。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人到中年,肾气渐衰,因此,对于肾病患者来说养护肾气更为重要。现介绍三种非常实用的养护肾气的方法,平时可以经常做一做。

1、鸣天鼓

  两手掌紧贴两耳,食指叠放于中指之上,然后食指迅速下滑弹击后脑勺,耳中听见如打鼓之声,故名“鸣天鼓”,每日2次,每次30下。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坚持做“鸣天鼓”有利于肾气上输至大脑及双耳,能健脑聪耳,防治耳聋耳鸣。

2、按摩涌泉穴

  足底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是养生保健、防病祛病的常用穴位,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后,再用双手互搓双脚掌,每侧100次左右,以双脚底发热为宜,然后按摩涌泉穴3-5分钟。

3、按摩腰眼穴

  腰眼穴又名鬼眼,位于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的凹陷中,正好是双肾在体表的投影处。做法: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在腰眼穴处做环形旋转按摩运动,逐渐用力,每次10分钟左右,以感到酸胀感为好。这三种方法属于保健手法,平时多按按揉揉对自己的肾脏有好处,再注意饮食,放松心情,对自己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好处。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我们知道中医“肾”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生理和心理两大部分。肾的养护不仅仅是对身体的养护,根本上是要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慈悲为怀,与人为善,做事先考虑别人;有担当,勇于承担责任;能忍受痛苦;遇到困难不退缩、不妥协,敢于面对、积极解决。正气足,肾气才能充盈,则邪不可干,加之辅助手段合理调养,才能达到真正养肾的作用。在防寒养肾方面做到内外兼修,双管齐下,就能有效保证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安然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