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季,人们总会觉得伤春悲秋的时节。
一到秋季,人们总会觉得伤春悲秋的时节。自古描写秋天萧瑟悲凉的诗句也很多,不过唐代刘禹锡却在《秋词二首·其一》中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样是看到秋景,为什么有的人看到的是萧条、悲凉,有的人看到的是丰收、喜悦呢?秋季如何不悲秋呢?不妨试试下面三个方法。
一.通过阅读培植思想
被称为20世纪的“文学神秘人”的詹姆思*爱伦曾经说过:“土壤中没有种子,就没有禾苗破土而出;没有了思想的种子,人的行为也无从谈起。行为是思想的花,欢乐与悲伤则是思想的果;一个人到底能收获甜蜜的果实,或者收获苦涩的果实,都取决于拨下的种子。”关注自己的思想,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不断培植自己拥有至纯至真的高贵的思想,形成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那么从哪里寻找优秀的思维方式呢?
1.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优秀的思维方式
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优秀的思维方式产生碰撞,会引起我们的思考,有可能破除旧观念,建立新观念。例如:当我们工作压力大,每天感到辛苦劳累时,我们可以读读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当我们缺少目标,迷茫的时候,读一读诸葛亮的《诫外甥》中“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当领导或同事批评你的时候,我们读《闻过则喜》的故事。当我们阅读经典的时候,会看到古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反思自己的思维有没有问题,接受优秀的思维方式。
2.从优秀的心理学书籍中寻找优秀的思维方式
很多心理学著作能够给人以思考启示,如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詹默思艾伦《幸福的蹊径》,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等,《少有人走的路》中有段话“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解决人生关键的问题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若有的问题。”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是不是会激发我们敢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呢?
二.及时疏导自己情绪
现代人工作紧张,压力大,情绪难免会有波动,这时需要将自己和情绪剥离开来,明确情绪不取决于外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信念、价值观、规条”,情绪是“变化的”,是会过去的。要引导自己直面自己的情绪,不随意宣泄情绪,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
1.学会倾诉,向家人,朋友,自己倾诉
如果有不希望别人知道的烦恼影响情绪,可以把所有的烦恼、情绪写在一张纸上,直面它,然后把它撕碎扔掉,烦恼也会随扔掉的废纸随风而逝,心情会豁然开朗。
2.读一读中国古代具有禅意的诗,也会被诗人豁达的境界所感染,不良情绪会很快消散
每当遭遇不幸、心生怨气的时候,读读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不是会被诗人旷达超脱的胸襟所感染从而怨气烟消云散呢?
当心绪烦乱的时候,读读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当感觉自己陷入绝境,山穷水尽的时候,读读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会体会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境界。
3.听音乐,调呼吸
利用午休等闲暇时间放一些美好的音乐,如《火的战车》、《you raise me up 》还有一些冥想静心的轻音乐。这些音乐能够驱散人们心情上的雾霾,治愈人心灵的疾病,使人燃起继续前行的希望与动力。
三.规范行为
先秦《荀子·修身》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光具备优秀的思维方式还不够,还需要有积极的行动。改变自己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为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如当你由于天气转凉而想蜷缩在房间里不愿活动的时候,不如约三五好友结伴而行、登山远眺;如当有个让你头疼的工作你想拖延不做的时候,不如你表现出对将要做的事很有兴趣的样子,花点时间开始做那件你一直逃避的事情,你会发现你会很想完成这件事情。要相信积极健康的行为会使你的心理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