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新唐书·李泌传》中有这样一则忘年交的小故事。是关于素有“唐代诸葛亮”之称的唐中期宰相李泌和唐明相、诗人张九龄的故事。

李泌小时候就已粗通儒释道学说,有神童的美誉,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十分欣赏他,经常将李泌请至卧室畅谈。张九龄有两个交往甚密的好朋友,严挺之和萧诚。严挺之厌恶萧诚,认为萧诚是一个谄媚奸诈之人,劝张九龄远离萧诚。一日,张九龄忽然自言自语道:“严挺之太刻板耿直,不如萧诚柔顺可喜。”正要命令左右的人将萧诚唤来叙谈,旁边的李泌听到立即说到:“您是以布衣入仕,又因为人正直官至宰相,难道您只喜欢柔顺之人吗?” 张九龄听后非常惊讶李泌有如此的见地,急忙郑重其事的向李泌表示感谢,并因此称呼李泌为“小友”,从此这一老一少成为忘年之交。

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不愧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李泌小小年纪,就深知朋友的真谛,并能直言不讳的告诫德高望重的当朝宰相;张九龄虽身居高位,却能知错即改,并对当时只是孩童的李泌庄重致谢,两位圣贤用言行成就一段佳话,留给后人择友交友的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论语》季氏篇曾记载: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不禁反思自己是宣圣口中的益友还是损友,自己又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现代心理学说中有个吸引力法则,是指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当人的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由此看来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内心深处渴求什么,周围的朋友就是什么样吧!